後梁時代的民主派部署(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後梁時代的民主派部署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某些本土派一直散播佔領運動失敗的印象,然而觀乎2014年以來多場選舉的結果,佔領運動不僅未有失敗,反而真真正正從佔領馬路,轉移到佔領人心。首先是去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本來選情看淡的民主派不跌反升;其次是9月的立法會選舉,在多張名單互相搶票下,民主派仍保持地方直選的多數;第三場小勝是選委會選舉,多名專業界的新面孔擊敗了業界老鬼,正顯示佔領運動所要表現港人對民主、自主之堅持,已經深入新一代專業人士的人心。
民主派反梁之勢來勢洶洶,北京也不得不臨陣易帥,勸退了不得人心的梁振英。然而港人不應因此而鬆懈。要知北京要改變對港政策,一定要換人,但換人也不一定代表北京會改變對港政策。梁振英下馬,林鄭月娥即反口指考慮參選,更指會延續梁振英路線,證明梁路線在北京仍有捧場客。
民主派當務之急,已不是ABC(Anyone but CY),亦非CBA(Choose the best alternative),而是反對任何將會延續梁路線的候選人ABS(Anyone but Sai Wan)。要知梁振英之當選,全賴中聯辦幕後操盤,民主派於選舉當日,更高舉「拒絕西環治港」口號。勿忘初衷,而自梁當選以來,西環對港之干政,更是日益惡劣。因此反梁路線,即是反西環治港。民主派三百多名選委,現時的共同政綱,應是以反對西環治港、重建一國兩制為目標。
有人認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神秘失蹤,是西環統治終結之前奏,然而與梁同樣,換人不一定代表北京對港政策有所改變,張去不一定等於其繼任人不會延續西環干政之現狀。民主派既已除梁,更應乘勝追擊除張,徹底瓦解西環統治。
林鄭已明言將緊跟梁路線,已非民主派可支持之人選,葉劉淑儀亦跟西環過從甚密,「送書」一役更是歷歷在目。惟有曾俊華及胡國興二人一直與西環保持距離,是相對可考慮之人選。然而民主派亦應利用其300多票之些微影響力,向所有候選人質問有關西環之問題,亦可藉此力陳西環干政之害。
而且,曾胡二人亦有互相搶票之虞。民主派亦應警惕,推舉勝算較高之候選人。一旦西環退場,亦不代表港人因此而自主。習近平全控對港政策、紅色資本繼續侵入,將是民主派面對的另一戰場。然而若果西環潰敗,將會是港人的一大勝仗。佔領運動之於我們的教訓,是妄想畢其功於一役。積累小勝以冀大勝,積聚量變以成質變,方是香港抵抗赤化之策。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