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航集團力壓本地大孖沙和在本港有經驗的中資發展商,接連出手投得香港核心地段地皮。雖打響名堂,但海航在本港地產界毫無大型項目發展經驗,更有本地發展商管理層形容海航是「突然爆出來」,從未聽聞他們在港有營運班底。加上海航今年來屢次進行大型海外併購,早令市場質疑其執行能力及資金需求問題,擔心項目或會延遲落成,影響供應。
年花千億收購 資金或緊張
海航集團總部設於海南島,為內地第四大航空公司,為香港航空及香港快運大股東,官網指其資產逾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公司早於1995年已獲大鱷索羅斯垂青,入股25%,至今仍為最大個人股東。
單計今年,海航已斥逾1,500億元全球收購,戰利品包括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地標商廈路透社總部大樓(30 South Colonnade)、跨國酒店管理公司希爾頓集團的25%股權等。
早前海航斥88億元投得啟德另一幅地皮,嘉華主席呂志和受訪時亦慨嘆,港企難與內企競爭。不過,海航上月竟然押盡手上4隻滬港上市公司的股權,以換取資金,雖公司拒評是否為「找數」押股,但分析認同此與海航近年大舉收購、令資金緊張有關。
近期內地嚴控中資企業斥逾10億美元(折合約78億港元)投資海外非核心業務,以抑制資本外流。雖然是次海航再度投得啟德地皮,價格未觸及所述限額,但市場人士擔心內地如進一步收緊資本外流政策,海航是否有能力持續調動資金南來。
■記者黃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