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最佳籃球電影 - 喬靖夫

Tuesday:最佳籃球電影 - 喬靖夫

這些年搜看過大大少少的新舊籃球戲劇電影(紀錄片不算),從荷李活製作到直出影碟的獨立小品都看過,但不知道為何,籃球電影整體水準就是比其他運動電影如美式足球片或拳擊片為低,也沒能產生像《勝利之光》(Friday Night Lights)或者《再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這種運動精神與戲劇深度俱備的傑作。
好的籃球電影少,但不代表沒有。一說籃球電影,大概大家馬上就想起米高佐敦主演的《太空也入樽》(Space Jam、圖)吧!單是全盛期佐敦的演出,已令此片獲得傳奇地位,它在球鞋文化的影響更是非常巨大。但它畢竟是一套真人結合卡通的幻想電影,跟我們心目中「運動電影」的性質有點距離。另外一套《White Men Can't Jump》也是值得一提的佳作,以街頭籃球為主題,一黑一白演員真打演出精采,盡顯90年代美國街頭文化。
我認為至今最佳的籃球電影,仍非黑人大導/知名籃球狂迷Spike Lee作品、影帝丹素華盛頓與當時NBA新秀阿倫主演的《He Got Game》莫屬,全片以籃球貫穿父子情、球員成長、黑人低下層生活、美國體育招攬人才生態等題目,層次複雜而真實。電影開場以交響樂配上美國不同地域人們打球的畫面,美得如詩如畫。此片對籃球界的影響跟《Space Jam》相若,例如片中丹素華盛頓所穿的AJ 13球鞋成了標誌,阿倫的角色名字Jesus Shuttlesworth也變成其球員外號。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