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北京開始轉軚 西環堅持向左 - 李平

蘋論:北京開始轉軚 西環堅持向左 - 李平

從特首梁振英被棄選,到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獲發回鄉證返廣州探友,北京發出了明確的轉軚訊號,但中聯辦官員王振民仍在貶斥《國際人權公約》、香港《人權法》,前特首董建華仍在反對有競爭的選舉,堅持走違背普世價值、香港民意的道路。這是中共的紅臉白臉策略,還是中共權鬥的表面化?梁振英、林鄭月娥稍後到北京「面聖」,或許有機會揭出真相。

邪風壓倒和風 官員兩面三刀

西環與北京不同調,過往並不罕見。今年2月,立法會新東議席補選,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取得6.6萬票後,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馮巍在北京接受本港英文媒體專訪時強調「分離主義、港獨絕對不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更認為「有幾個激進的青年人進入立法會也屬正常。政治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年輕的從政者會逐步成熟起來,包括激進的從政者」。
輿論當時多認為北京開始吹和風。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7月訪港時,又與梁家傑、何秀蘭等泛民議員會面,更令輿論相信北京對港政策開始轉軚,可望不再走極左路線。孰料到9月立法會選舉前後,西環和梁振英政府把反港獨的聲調越扯越高,先是僭建選舉確認書,剝奪梁天琦等人參選權,再司法覆核剝奪梁頌恆、游蕙禎等人議員資格,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令香港的民主、法治受到嚴重踐踏。邪風壓倒和風,令人質疑習近平所謂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指示對涉港官員有幾多約束力?是北京的政策陰晴不定,還是官員兩面三刀?
但從區議會選舉、新東補選、立法會選舉,到特首選舉委員會界別選舉,港人的不懈努力和抗爭終於撼動梁振英及其背後勢力,令梁振英以家庭理由宣佈不角逐連任,重演當年董建華腳痛請辭一幕,而北京向民主派人士發還回鄉證的承諾也開始兌現,讓港人看到前途的一線陽光。
20多年來,支聯會未曾放棄要求結束中共一黨專政的口號。蔡耀昌能取得回鄉證北上,說明北京至少有些領導人不再視香港的民主派為洪水猛獸。然而,政局仍然混沌一片。張曉明接連缺席香港的公開活動,惹人猜測,但曾俊華請辭遲遲未獲批准,林鄭月娥重新考慮參選特首兼且公然表示要繼承梁振英路線。同樣令人憤懣的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還在強辭奪理,指梁游案判決證明《基本法》高於《國際人權公約》、香港《人權法》,無異於公然否認《基本法》所保障的民主、人權。

敵視選舉競爭 換人不換路線

董建華昨日的言論同樣敵視有競爭的選舉,稱之「可能演變成部族、種族、教派和民族間的矛盾,導致貧富對立,衝突和國家分裂」。美歐實施有競爭的選舉逾百年,豈是導致貧富對立、國家分裂的根源?中國的人大、政協制度把議會變一黨專政的橡皮圖章和政治花瓶,在中共和董建華眼裏是好的民主道路,但豈會適用於香港?
一邊是和風再吹,另一邊是霧霾籠罩。北京真的是換人不換路線嗎?是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還是權貴集團的鬥爭未分勝負?從中共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等落馬過程的反覆多變來看,習近平雖貴為中共領導核心,也不是言出如山,也不是想幾時讓誰下台誰就即時下台。因此,張曉明近期是否公開露面並不能證明他會否落馬,梁振英最後一次赴京述職再獲充份肯定,也不能證明中共的香港政策是否不變。北京是否支持延續梁振英路線?下任特首有幾多空間去維護香港的民主、法治、人權?端看新特首明年上任後會不會清算梁振英的路線和人馬。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