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吶喊 政府聽到沒有?(自由撰稿人 韓連山) - 韓連山

年輕人的吶喊 政府聽到沒有?
(自由撰稿人 韓連山) - 韓連山

當大家鬧哄哄的為本地的連場選舉爭辯不休,當野心勃勃的政客忙着「贏返香港」,當教育當局對家長關注並要求取消的TSA聽而不聞時,兩位年輕的學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教人握腕長嘆,悲痛莫名。
年輕人輕生情況,在本港屢見不鮮,自2015/16學年起,學生自殺個案較以往更為頻密,至2016年3月更見嚴重,曾出現9日7宗的情況,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紛紛要求政府及有關團體正視這股「自殺潮」,尋求解困方案。
教育局見群情激憤,急急於3月中旬重提2011年推出的一份「不自殺契約」,建議學校要求學生簽字承諾,在特定期間內不會自殘、自殺;更列明如有輕生念頭應致電999或撒瑪利亞會求救云云。這般荒謬絕倫的解困方法,也虧政府有臉說得出來。
年輕人要結束自己痛苦的一生,跟你簽「不自殺契約」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打消輕生念頭?致電撒瑪利亞會求救,能跟他們去見校長和教師,防止被面斥的場合,應付學習壓力嗎?致電999更為可笑!年輕人才不想跟「黑警」扯上關係!
其後,教育局長吳克儉決定特事特辦撥款500萬元,向全港每間中小學提供5,000元津貼,資助家長教師會辦家長講座及親子活動等支援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活動。每校5,000元?甭開玩笑吧!這個推卸責任、無心解決學生自殺問題的局長,也難怪被稱「唔得掂」。
11月7日,教育局公佈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以「學生自殺及學校危機處理」為題,把責任推卸給學校和家庭,稱「協助學生面對危機或創傷事件時,不同的人員如學校、老師及家長都擔當重要的角色」,而「學校應採取適當預防措施及建立有效的機制處理危機」云云,完全不提教育局的角色,漠視教育制度的失衡和失效才是製造壓力導致年輕人輕生的源頭。
在今天特區的紛亂大環境內,貧富懸殊益發嚴重、居住環境越趨惡劣、年輕人上游機會迅速減少等情況,令學生們對前景絕望,製造了一個持續不快樂的心態。學校是學生每天生活的現場,若能令學生快樂些,本可紓緩憂戚心境,可悲的是689政府無德、教育局官僚無心、教育局長無能,整個教育制度為培育精英為主,漠視年輕人的多元智慧,扼殺學生的多元發展,以考試制度為本、操練為工具,才把學生推向絕路。
年輕人的吶喊你們聽到沒有?每一個學生選擇結束生命,就是一個絕望的呼聲,也是一個對制度的控訴。如今每項修修補補,都不足解決問題。換政府換制度是唯一根治毛病的方法,我們再不痛定思痛,趕緊作出改變,只會眼睜睜看着年輕人絕望中尋短見,欲救無從,痛心疾首。

韓連山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