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位年青受訪者街頭實測128呎後,不少人都忍不住大控訴,「咁窄點住!」記者總括出以下幾點,再找黃宗顯精神科專科醫生,分析蝸居對人的身心影響。
罪名一:缺乏儲物空間
有受訪者表示,一入屋已經見到自己的床和細飯桌,間屋連書桌、衣櫃都放不下,想放珍藏品展示吓都冇位,愁。黃醫生解釋:「屋企不夠空間放置櫃,即家裏沒有儲物空間,人便把東西周圍放,令家裡的狀況更混亂,影響心情。」
罪名二:太細太失禮
好一個蝸居,受訪者都說不會想請朋友來HouseWarming,文先生更表示:「 很親密的朋友才會,一來沒有地方,二來都有出醜的感覺。」黃醫生認為這會改變了人的行為模式:「例如外國地方較大,很多人都會在家居舉辦聯誼活動。相反香港住屋環境很狹窄,難以請朋友上屋企,甚至有人不願意會覺得失禮人家,容易令人產生情緒問題。」
罪名三:廁所零距離
砌屋的時候,有人已感到狹窄的空間,令人感覺不舒服,如周小姐和友人:「覺得不能接受,因為廁所太近客廳,感覺很大陣氣味。而且有壓迫感,去廁所去得不舒服。」黃醫生表示若果太近床,例如沖廁聲或水喉水聲音,有時會過於嘈吵,難免會影響休息,更會影響人的心情,導致心理質素下降。
罪名四:空間感過小
實試過後所有受訪都都覺得空間太細了,黃醫生就引用60年代,動物行為學家卡爾宏(John Calhoun)的研究例子解釋:「他用4對老鼠,在一個可容納3,000隻老鼠的籠中進行實驗。在食物與水完全充足的狀況下任由老鼠繁殖。但由於老鼠繁殖能力強,很快當數目超過600隻時,空間開始變得擠擁。牠們行為開始改變,暴力愈來愈多,甚至出現互吃的情況。雖然人類與動物不同,但這個實驗不禁令人反思,當社會空間如此擠擁,而家居的空間亦縮小,會否引致同樣情況。若果發生在人類身上,在擠逼情況底下,可能會引致不正常行為或心理障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就列出可能成為臨床注意的情況,住屋問題是其中之一,包括過分擠迫、缺乏睡眠空間等等。當新樓盤縮水至128呎,香港的土地和空間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記者:鍾藹寧
攝影:鄧鴻欣、黃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