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跑季又到,長跑賽事一個接一個,跑友加操備戰之餘,也要注意潛在傷患。足科矯形師表示,過度密集式訓練、太倚重前腳掌發力等,不單易令前腳掌生水泡,更隨時引發腳掌蹠骨痛導致跑步成績受影響,建議可在每次跑步後留意腳墊及鞋底磨蝕或凹陷情況,了解腳痛成因及如何改善跑姿。
記者:于健民
足科矯形師彭啟業表示,蹠骨痛是其中一個跑手最常求診的問題,蹠骨位於腳趾骨下方,連接前腳掌,當腳掌着地及發力點越傾向前腳掌甚至腳趾時,蹠骨就會受到越大的壓力而產生痛楚,嚴重可導致蹠骨變形或骨折。蹠骨痛很多時在跑步中途已經出現,若前腳掌磨出水泡,代表前腳掌已過度受壓。
着地發力易導致蹠骨痛
彭啟業指,臨床上受蹠骨痛困擾的患者,多為追求最佳完成時間的長跑人士,亦有短跑運動員。跑步健將若習慣運用前腳掌着地及發力以增跑速及步距,亦會令蹠骨長期受壓而產生痛楚。部份臨急抱佛腳跑手在比賽前一周密集式訓練5天以上,雙腳缺休息亦易腳痛。
初哥也有可能因為急於求成導致蹠骨痛,彭啟業指,不少跑步初哥為求極速消脂,即使大小腿肌肉力量不夠仍忍痛狂跑,以致不能維持跑姿而令蹠骨受傷。
曾有平日甚少運動、體重逾170磅的20多歲女士,為了減肥突然瘋狂跑步,每次跑不夠20分鐘整個腳底都感到痛楚,兩個多星期後,骨科醫生確診她的右腳蹠骨有微細骨裂,疑是跑步時腳掌難以承受體重所致。該病人須暫停劇烈運動一段時間,其後改以游泳等運動減磅。
彭啟業稱,蹠骨痛是肌肉力量不足徵兆之一,病人難以繼續用前腳掌抓地及發力,跑姿變得鬆散,甚至會出現「體力夠但對腳唔聽話」情況,不利在比賽造出佳績,若平日練跑時經常感到蹠骨痛,便須調整訓練。
檢查鞋底磨蝕 調整訓練
較簡單的方法是改變訓練日程,跑手可以在完成一日衝刺訓練後,隔最少一日才進行下一次訓練,並安排中長距離肌耐力訓練,讓大小腿肌肉充份休息。
不少跑手骨痛才驚覺跑姿或訓練模式出現問題,彭指其實有其他方法檢視問題,例如在每次訓練後檢查跑鞋磨蝕情況,如腳前掌部份鞋底紋理較為平滑,代表腳前掌承受較大壓力;如腳外側部份磨蝕較快,反映跑步時身體重心傾側;如試過不同款式跑鞋仍腳趾或腳掌痛,或須諮詢專業意見,度身訂做鞋墊。
跑手預防蹠骨痛貼士
•多鍛煉腿部肌肉力量
•避免跑步時將重心靠前或傾向腳趾
•每次跑步訓練最少相隔24小時
•穿着吸震能力較佳跑鞋
• 跑步後留意鞋底磨蝕情況,幫助糾正跑姿
資料來源:足科矯形師彭啟業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