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私募一哥」徐翔操控證券市場案,於上周進入一審階段,包括徐翔等涉案三人被指與內地上市公司串謀,透過發佈好消息推高股價,令股東及管理層從中獲利,三名被告對相關指控沒有抗辯並表示認罪,待法庭擇日宣判各人刑期。
徐翔案可算是中國股市縮影,內地於2015年7月股災前,基本上很多內地基金或大額個人投資者,均採用「徐翔式」投資方法買賣股票(其實現在仍有不少),只是徐翔較出名,很不巧地被時代(或中央)選中了,成為殺一儆百的典型例子。
忽然想起基金朋友曾說,2015年內地大牛市時,聽說有家大型中資證券行於內地設立了一隻開放式基金。由於股市升得很急,基金資產值很短時間內便出現井噴式爆升。資產值爆升,理應向外大力宣傳「省招牌」,惟這家基金管理人,居然不是選擇向外宣告輝煌戰績,而是「急call」親朋戚友,以未爆升前估值認購基金,並即時改為封閉式基金。
結果?朋友沒跟進,惟估計這應不是個別事件。想不到股市除了「老鼠倉」(經紀用客戶資金幫自己圖利),還可以有「老鼠基金」,內地果然無奇不有。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