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唱歌劇】保加利亞學藝 女高音cafe邊唱邊說故事

【工廈唱歌劇】保加利亞學藝 女高音cafe邊唱邊說故事

華麗的舞台,加上完全聽唔明的意大利文,歌劇在香港向來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數年前在保加利亞學成歸來的女高音吳頴姿(Faith)希望令歌劇普及,嘗試在工業大廈搞Opera Cafe,表演從十八至二十世紀的著名歌劇之餘,更介紹歌曲的故事內容和歌劇的發展,打破雞同鴨講的傳統。

保加利亞卧虎藏龍

保加利亞學成歸來的學女高音吳頴姿(Faith)在工業大廈表演從十八至二十世紀的著名歌劇,希望令歌劇普及。

本身是城市設計師的Faith向來喜歡唱歌,在學校和教會都有參與詩班活動,2009年年底因信仰上的追求,決定出走外國學音樂。她從網上得知意大利非常出名的女高音Raina Kabaivanska是保加利亞人,發現當地藝術氣息濃厚,人們自小培養音樂造詣,亦有不少優秀老師。「在保家利亞和俄羅斯等東歐地方,他們自小已經開始學習,直至長大後,因為國家窮的緣故而沒機會發展,於是去維也納或意大利發展」,Raina Kabaivanska就是其中一個。

八級聲樂幫助不大 從頭學起

「每個都是專業的歌劇聆聽者,那裏無論老幼都會自己買票入場。」Faith說很多保家利亞人自小已接觸歌劇,對他們來說是很平常的。當地每個州都有駐州的管弦樂團,除了部份吸引遊客的表演,還有不少地道的演出場地,同樣有舞台、樂團和沿斜式觀眾席。「他們會避開商業化的表演,選擇歌唱技巧較佳或自己喜歡的歌唱家。」當地不講究專業資格,像Faith出發前考取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八級樂理和聲樂,到埗後可豁免碩士課程的學分,但唱功方面還是要從頭學起。「當地歌唱老師的要求很嚴格,學生必須學會某些歌唱技巧才可唱相應程度的歌曲。」因此要評鑑歌唱者的水準,一看他們唱甚麼歌就大約知道。

Faith在保加利亞大學讀完古典音樂碩士,學習不同年代的歌劇歷史,令她希望推廣歌劇,「作曲家慢慢地把歌劇從宮廷推廣至平民百姓都可以聽,但看今天的香港,個個一聽到歌劇,又嘩一聲,覺得只可在華麗的歌劇院欣賞到,這好像跟作曲家的原意不一樣。」她在保加利亞跟隨Toni Shekachiva、Ressa Koleva和Darina Takova等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學習。Faith現已經唱到女高音中比較進階的詠嘆調(Aria),在保加利亞唱過逾十場表演,回港後則以選斷形式讓新手接觸不同時期的歌劇。

Opera Cafe
日期:12月24日平安夜
時間:6pm - 8pm
地點:Parc 古道具公園
入場費:$380/人 (需於12月20日前報名)

記者:列淑華
攝影:許先煜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Faith跟著名女高音Vesselina Kasarova
(右)和她其中一位歌唱老師Ressa Koleva合照

保加利亞有不少表演場地,唱詠嘆調的Faith亦曾在當地表演逾十次。

Faith說當地人是專業的歌劇觀眾,大人細路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歌劇,買票入場欣賞。

Faith在保加利亞大學完成古典音樂碩士。

(Delete)

Faith穿着和服演唱著名歌劇《蝴蝶夫人》。

在保加利亞生活了三年,跟隨的老師都只會說當地語言,Faith說語言不通是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