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師胡金銓 - 沈西城

真正的大師胡金銓 - 沈西城

胡金銓逝世近二十年,思念未已,當年沒他提點,我很難對老舍有所認識。七五年,他去南韓拍《忠烈圖》,《明月》連載的老舍文章無法續寫,行前要我代筆,勉強從之,從俄人愛魯地˙富特林哥的日譯(譯者木村浩)譯出應命,狗尾續貂,貽笑大方。胡金銓看了,連聲說好,鼓勵我多從外國作家那裏迻譯,足見痴愛老舍至深。六四年,胡金銓首當導演,拍《大地女兒》,靈感源自老舍《火葬》,在香港複製神州泥土氣味,活龍活現,賣座失利,六老闆龍顏大為不悅,勒令不准胡金銓拍戲。胡金銓一生愛書、愛電影,不拍電影必憋死,哪行?既知六老闆輕己,轉求誼兄李翰祥說項。李翰祥在邵氏炙手可熱,老闆言聽計從,以彼之矛攻老闆之盾,大抵可成。誼弟苦苦哀求,誼兄向老闆說情,六老闆搖其頭:「弗來事,格弗是拋銅鈿落大海洋?」如言相告,胡金銓一把鼻涕兩行酸淚,哭得氣喘咻咻,李翰祥只好再謁見邵逸夫。大導屈膝,面子要給,六老闆嘆口氣道:「翰祥!儂要得我看牢小胡!兩個月得我拍好!」「曉得曉得!」錦州大漢說蘇白,字正腔圓。跟金銓約法三章,兩個月內起貨。「放心!放心!小胡絕不負大哥!」胡金銓滿口應承。如是者兩個月過去,東北角未見動靜,李翰祥探問,回道:「還有兩個禮拜!」兩星期過後,片場燈光通明,拍攝未斷,邵逸夫知其事,召李翰祥訓道:「老早曉得小胡拆爛污,儂看,拍弗好了!」李翰祥只好拍胸:「小胡拍不完,翰祥拍!」總算穩住邵逸夫。拍呀拍,拍得天昏地黑,《大醉俠》終殺青,一看毛片,六老闆呆住:「天哪!啥東西?飛來飛去!」(罷了罷了!算我倒楣!)電影上映,爆個冷門,賣座鼎盛。
一片功成,雄心萬丈,胡金銓籌拍《龍門客棧》,邵逸夫一看劇本僅十幾場,朝天嘆:「要死快哉!十幾場哪能拍電影?No Way!」一生氣,英語掛嘴邊。千轉百彎,《龍門客棧》落到台灣「聯邦」手上,六七年台北三家戲院聯映,票房四百四十多萬台幣,是當年賣座冠軍,胡金銓由此一躍成為真正的武俠電影大師。人人都說《龍門客棧》好,可好在哪?特色在哪?影評家蒲鋒先生說得好——「外景的龍門客棧在台中搭景。選的地點極佳,一個大遠景鏡頭下,在一片荒野中孤零零地一座旅店,四野再無其他民居,特別強調出所有人都聚首其中的必然性。到後來眾人逃亡到山路遭東廠截擊,遠處的一片雲海令到畫面更為壯麗,而又富中國色彩,當時西部片或日本片都沒有這種景物的描寫。這種以景物來襯托出環境和氣氛的講究,超越當時華語片水平。」《龍》片一鳴驚人,胡金銓如日方中,邵逸夫深感孟浪,欲召胡金銓回巢,問要什麼條件?胡金銓教李翰祥回報——「條件甭談,只要六老闆親自駕車來接我。」回巢之事遂罷。嗣後接連拍了《俠女》、《忠烈圖》、《空山靈雨》,煌煌佳作,惜乎已引不起觀眾興趣,原因簡單,拍攝曠日持久,橋段外洩,電影裏的新招早為人盜用,失掉新鮮感。
慢工出細貨,胡金銓拍片不多,當男主角的大抵只有「邵氏」父子出品、岳楓導演的《畸人艷婦》(六〇年),跟古典美人樂蒂合演。六八年林妹妹樂蒂首訪台灣,接受傳媒訪問,聲言從影至今最鍾情的電影只有兩部,便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畸人艷婦》。七十年代跟金銓茶聚,提到此事,他笑道:「那是Betty(樂蒂英文名)誇我,我演得一團糟,自己都不敢看。」金銓平生夙願是拍《華工血淚史》,原定九七年九月開拍,出發前在台灣做心導管手術失誤,溘然長逝,願終未遂。金銓好酒,生前常醉,朱服詞:「寄語東城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看似灑脫,實顯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