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名采版個多月,參加選委選舉,得到選民的認同和信任,我和隊友都獲選了。
參選可說是無心插柳,最初只想「霸位」,不甘心讓位給建制派。但對小圈子選舉,不存厚望,即使參選了,仍對民主派的影響有保留。
民主300+聲勢浩大,帶來一股團結的力量。不過我仍沒信心對付中央的銅牆鐵壁,連區議會、立法會選舉,阿爺的配票功夫也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特首選舉,沒可能稍有差池。選委1200票,我們拿掉300,對方還有900,真命天子只要有601票便當選了,我們做得出什麼?而且,民主派在上屆也有205票,今次多了一百,分別有多大?
有一位做了兩屆選委的朋友,發人深省地說:100票,足以令689變成589。這句話令我回味再三。
五年前的選委選舉,我甚至猶豫應否花時間投票,小圈子選舉太荒謬,我們沒可能贏,最多找一位民主派入局干擾一下,沒真正的殺傷力。所謂啟蒙港人,揭露小圈子選舉的不堪,已成老話,港人已經「啟蒙疲勞」,無謂再費勁。
議席比姿態重要,民主派集合了325票,成為一股實際的力量,有機會左右大局。若江湖傳聞正確,中央手中只有五百鐵票,餘下的未必聽其指揮。在暗票制度下,選委如何投票,阿爺難以控制。
有一個說法,是阿爺神機妙算地計算到梁振英連601票也拿不到,他只能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