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片和耶穌片 - 石琪

聖誕片和耶穌片 - 石琪

聖誕是耶穌誕,不過聖誕片和耶穌片是兩回事。因為聖誕節早已超出宗教與國族,派禮物的聖誕老人比「講耶穌」更應節。近十多年聖誕元旦旺期尤其常映大打大殺或魔幻特技的「猛片」,也有超級災難片。
大家知道全球賣座的沉船災難片《鐵達尼號》(Titanic),香港於1997年聖誕期上映,映到農曆新年,非常哄動。佳節旺期看災難片是否不好意頭呢?實際上百無禁忌,毫不出奇了。何況真實世界,聖誕元旦狂歡出事也不稀奇(例如失火,失身),甚至發生天災或人禍的浩劫:1941年聖誕節,香港淪陷於日軍。2004年聖誕翌日「拆禮物日」,南亞海嘯死亡廿多萬人。
香港人不應忘記,1993年元旦樂極生悲,蘭桂坊發生人踩人慘劇。
其實西方傳統的聖誕傳奇亦常有鬼怪。狄更斯名著《聖誕述異》(A Christmas Carol),就是守財奴遇鬼的恐怖喜劇,多次拍成電影,包括占基利主演的2009年版本,占基利亦曾演過《聖誕怪傑》(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扮鬼扮馬。特別黑色怪雞是添布頓製作的定格動畫《怪誕城之夜》(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惡搞聖誕節,很精采。
湯漢斯主演《北極快車》(The Polar Express)也是很陰冷的聖誕片,特異之處在於首次採用全電腦數碼「捕捉」技術,把真人演員變為動畫。
也要提提很舊的美國聖誕名片,1946年占士史超域主演《奇妙人生》(It's a Wonderful Life),描述好人被奸商所害,打算自殺,幸遇天使點醒,逢凶化吉。此片當初票房失敗,數十年後成為電視每逢聖誕必播的經典感人傑作,美國家庭一代一代幾乎必看。1957年《孤雛血淚》(All Mine to Give),描述幾個小兄弟姊妹變成孤兒,是特別慘情催淚的聖誕真實故事。
至於耶穌片,西方歷來拍過很多,曾是非常賣座的題材,現在上網很易查到十大或幾十大耶穌片簡介。但早期銀幕上耶穌形象保持神聖感,用柔化鏡頭拍得朦朦朧朧。1959年鉅片《賓虛》的耶穌也滿佈神光,容貌不大清楚。
六十年代開始便大拍耶穌「真面目」。最早可能是意大利帕索里尼導演《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此乃寫實樸素佳作。荷里活亦拍了大製作《萬世留芳》(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麥士馮西度演耶穌。七十年代歌舞片《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更把耶穌故事青春化、搖滾化,當年大受年輕觀眾歡迎。
有兩部耶穌片不能不提。其一是1988年馬田史高西斯導演《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改編希臘名家小說,跟正統描述大異,引起頗大爭議。演耶穌的威廉德福後來常演大反派,亦演過吸血殭屍。另一是2004年米路吉遜導演《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耶穌慘受凌虐的殘暴情景也有爭議,但很賣座。
電視及電影至今仍不斷拍攝耶穌,著名或特異之作多不勝數,還有黑人耶穌片,不能盡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