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冬季飲食慎防痛風

「專」言中醫:
冬季飲食慎防痛風

羊腩煲、火鍋、濃湯拉麵等各式冬季美食令人垂涎三尺,加上即將來臨的連續節日慶祝,不少人會進食一些味道較濃、肉類多,且熱量高的食物,這個時候尤其痛風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為多是容易令痛風發作的食物。
平常戒口的建議多數出自中醫師,西醫要求病人戒口的疾病寥寥可數,痛風卻是其中一種,可見飲食與痛風關係非常密切。小心飲食以避免痛風發作的關鍵在於嘌呤的攝取量,嘌呤存在於日常各類食物中,但含量各有不同,以高、中、低分類的食物嘌呤含量表在網上可輕易找到,進食時亦可避重就輕。紅肉、內臟、小魚、濃縮果汁、酒類等食材,除了含有大量嘌呤,更伴有大量脂肪或糖份。中醫認為肥甘厚味易生痰濕,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減慢身體廢物的代謝,令痛風更易出現。
過往患者對一切中、高嘌呤含量的食物都避而不吃,可吃的食物種類大大減少,對愛吃的患者可以說是了無生趣。但近年研究顯示,植物性的嘌呤對痛風發作率無多大影響,意味着西蘭花、菠菜等較高嘌呤含量的蔬菜,也可回歸痛風患者飲食的一部份,奶類製品更能降低痛風發作率。嘌呤是水溶性,處理含中量嘌呤的食材時可先汆水,或「跑活水」即把食材先放入凍水,再用中小火慢煮至水差不多滾時取出食材,便可減少嘌呤攝取。打邊爐時只要食材選擇及處理得宜,偶一為之亦無不可,但火鍋湯底和湯麵濃湯一樣,是嘌呤「游泳池」,不宜飲用或拌食。
中醫認為脾是代謝人體廢物的重要臟器,脾惡燥,痰濕正是影響其正常功能大敵。平常食健脾祛濕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粥、梗米桃仁粥等可增強脾胃功能,提高對食物嘌呤的耐受性。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丁皡中醫師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