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行昨公佈,中國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946億元(人民幣.下同),高過市場預期的7,200億元,其中通常被視為房貸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11月新增5,692億元,佔72%。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年增長11.4%,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1.5%。11月社會融資新增規模為1.74萬億元,遠高過市場預期。
有分析師指出,預計房貸增長將會無以為繼,在人民幣貶值壓力之下,中央貨幣政策預計仍然偏緊,但不會追隨美國加息。
外滙佔款大減3,827億
另外,人行亦公佈,11月底外滙佔款比上月減少3,827億元至22.3萬億元,再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連續第13個月下滑。目前餘額比最高峯時2015年10月的27.43萬億元,累計減少5.13萬億元。
之前人行數據已經顯示,中國11月外儲下降691億美元,為連續第五個月縮水,同樣再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整體規模已降至2011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
外滙佔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內地銀行收購外滙資產,而相應投放的人民幣。若外滙佔款減少,意味外資流走,同時亦令內地貨幣供應減少,變相收緊流動性。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指,11月房貸再度高增,反映前期地產銷售火熱的滯後影響,但11月房地產銷售大幅回落、貸款政策趨嚴,未來會拖累房貸增長,預料將後繼乏力。
姜超又表示,外儲降幅持續下跌,人民幣滙率貶值壓力未消;房價高企、資產泡沫仍大,人行更加注重防範風險,意味貨幣仍將保持偏緊狀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洋指,貸款結構還是以房地產為主,顯示經濟復蘇的基礎不牢,如果美國12月真的加息,相信中國不會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