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演奏廳內,台灣作曲家蕭泰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悠揚奏起,熟悉的台灣民調混入西方元素,燃起美國台灣僑胞的思鄉情懷。有「台灣愛樂」之稱的台灣國家交響樂團(NSO)首度訪美,周一晚上在洛杉磯奧蘭治縣(Orange County)音樂廳Renee &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演出。在總監呂紹嘉的指揮下,除了演出了蕭泰然的創作曲外,亦有極高難度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在場不少僑胞聽得如癡如醉,完場後「拍爛手掌」。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成軍30年的國家交響樂團首度受邀到加拿大溫哥華及美國洛杉磯演出。音樂會上半場首先以年僅26歲的台灣作曲家李俊緯的《最後一哩路》(The Last Mile)揭開序幕,當晚為該曲世界首演。然後由世界知名的台灣小提琴家林昭亮獨奏蕭泰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濃濃台灣民謠旋律,勾起場內1,500名台灣僑胞的鄉愁。
下半場就以極高難度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征服聽眾的心,隨着音律高低起伏,觀眾都「聽出耳油」;最後以樂曲《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作結,為是次美加之旅劃上完美句號,在場觀眾無不起立致敬,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蘋果》在演奏會完畢後直闖後台,獨家專訪兩位音樂家。指揮呂總監解釋,今次音樂會上半場以台灣的曲子是想突出台灣的多元文化,用上台灣年輕作曲家以及蕭泰然的曲子,可以代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作曲風格,突出台灣多元性。「這一次演出是蕭泰然老師逝世兩年,以這個為題,當然要演奏他的代表作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對於台灣人來說親和力很強,而下半場的柴可夫斯基就會較世界性,美國人或是全世界喜歡古典音樂的人都會很熟悉。」
他表示希望每年都會有一些海外演出的機會,明年3月會去歐洲六個城市演出,以現在樂團的水準及實力,可以幫台灣做很多外交,「音樂是非常柔軟但有力量的交朋友方式」,是讓台灣在國際上被更多人看到,最好的方法。
今次負責獨奏蕭泰然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林昭亮表示,可以參與台灣國家交響樂團首次在美國演出感到非常榮幸。他表示,作為一個演奏家,最難得的是可以與一個在世的作曲家討論他的作品,因為「有時在拉貝多芬等偉大作曲家的樂章時都好疑惑,到底自己有否演奏曲子的神髓。」
他憶起蕭泰然在世時將曲子演奏給他聽,「蕭泰然是一個好人,一個很溫暖的人,他很有風度的跟我解釋過曲子的內容及要求的特色,從他身上學到了非常重要、詮釋這個樂曲能力。」
在場觀眾對於演出非常滿意。旅居美國12年的孫小姐表示:「NSO在這些年來成長很大,比起過去認識的台灣交響樂團,我覺得非常的進步,引以為傲。」她表示以前在台灣都有欣賞他們表演,看着他們一路成長很感動。她認為,上半場曲子突顯了台灣的特色,下半場再演出柴五,是很好的安排。
來美國四十幾年的周女士表示,過去一直都有聽其他音樂會,可以這是第一次聽來自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不來捧場不成」,她覺得演出很捧,蕭泰然教授的小提琴協奏曲很刺激,亦很喜歡曲目安排,亦令她想起台灣原住民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