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行,我不方便接受訪問,我得趕快離開,我已經快遲到了,因為開始塞車了」。身穿反光背心的馬里奧(Mario),要到3英哩(約4.8公里)外的地盤上班。雖然離他上班時間還有40分鐘,他卻急忙為車加油,深怕每多拖一秒,都會多一份機率遇上洛杉磯的交通擠塞。其實,在洛杉磯開車一直是許多上班族的噩夢;然而幅地廣大、外加公共交通不便,都讓洛杉磯人不得不硬着頭皮、開車上路!而現在最新的一項研究可能讓這裏的駕駛人很有共鳴,那就是加州榮獲「駕駛環境最差的州分」。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在這項由Bankrate.com所做的研究中,所謂的「環境」並非指路況、天氣、或是硬件因素等真正的環境,而是包含了許多開車會遇上的問題、費用、以及要素。例如開車時間、保險費用、當地油價、修車費用、以及車輛的偷竊率等等,都被囊括在其中。舉例來說,每個加州上班族在2016年花在交通上的平均時間,高達30分鐘,是全國最差。而在各項評估都被充分考量之後,加州被評為駕駛環境最差的州分。《蘋果》記者也實際採訪當地司機,看看他們對於這樣的負面頭銜有何看法。
傑曼(German)是洛杉磯當地的職業司機,開車已經有32年的經驗。他認為洛杉磯的開車條件的確比從前惡劣很多。他表示:「以前加州(開車環境)好很多。在我剛開車時,路面情況很好開,車子也很少……然而現在都不一樣了,不管何時上路,搭乘時間都變得很長,從早上到晚上,隨時隨地都在塞車」。傑曼也強調,修車費用更是現在加州開車族的一大夢魘,「修車費用漲了很多!以前很便宜的,而現在連我都快負擔不起了……我身邊很多人寧可買新車,也不願意去負擔修車費,因為說不定買新車還比較便宜」。
而住在洛杉磯近郊的諾埃(Noe),已經連續10年都是開車到市中心去上班。年輕的他態度則顯得比較淡然,他說:「我喜歡開車,我當然也知道交通很差,但這(洛杉磯)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住久了就習慣了,反正我又沒有其他選擇」。諾伊認為,很多人時常抱怨當地的開車環境不佳,但是他認為「既然一定會發生,就別擔心那麼多」、「我就是必須開車去工作,所以我不去想這些不快樂的事情,開就對了,反正能到就好」。
相較於淡然的諾伊,27歲的安德魯(Andrew),顯然不願意接受開車環境不好的事實。本來都開車上班的他,從兩年前開始決定踩單車上下班。他覺得自己應該做出改變,「很多人買車時都只想到車費,但卻忽略了背後會衍生出很多費用。像是車子的維修保養、保險、油費等,可都是很高的費用 」、「而且就我所知,加州人在這些費用上本來就比其他州的人多付出很多」。
記者也實際針對這些費用進行追查,發現在加州的確是「養車不容易」!以油價來說,加州是美國本土最貴的州,每加侖均價就要2.67美元(約20.8港元)。而在最便宜的俄克拉何馬州(Oklahoma),每加侖卻只要1.96美元(約15.2港元)。以一架中型房車來說,一樣加滿油,加州車就比俄克拉何馬州凡車貴了大約15.7美元(約122港元)!除了油錢,保險費也有顯着差異。記者上網使用一樣的車輛資料取得保險報價,發現在相同條件之下,加州一線城市比起德州一線城市的保險費用,每個月也會多出近40美元(約312港元)。林林總總加起來,這些費用都極其可觀。
其實加州各地方政府也明白州內的交通問題,企圖做些改善,但是大部份成效不彰。以洛杉磯來說,市政府一直希望能夠發展更好的公共運輸網絡,但是土地實在有限,難以發展。目前看來,面對這樣惡劣的開車環境,每個道路使用者也只能自力救濟,用自己的方法來面對。
傑曼就說:「這一切都是汽車公司陰謀,當初大汽車公司施壓,故意不讓城市規劃加入地鐵的部份,因為他們只想賣車……現在就算政府想建地鐵,我們也沒有空間可以這麼做了」,「我能做的就是避開高峰時間,反正我退休了,不要跟大家擠就是了」。安德魯則是希望,如果情況允許,大家都跟他一樣,用別的方式上下班。他說:「自從我踩單車之後,其實可以更快到達目的地。我也不用應付其他憤怒的道路使用者及車輛了,這一類的事情其實很煩人。不但如此,我還可以順便做運動、維持身材,多好。大家快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