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曾俊華說句公道話(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為曾俊華說句公道話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仍在休假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如無意外將會在日內宣佈參選特首。另一邊廂,其他各路人馬已迫不及待地開炮狙擊。
「佢究竟做過啲乜?」這個問題,大範圍得令人不知道怎樣着手。很多人都將曾蔭權政府的種種問題,算到曾俊華的頭上。坦白說,這種沒有章法的出牌,很易誤中副車;請不要忘記,曾蔭權政府由2007到2012年的發展局局長正是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守着庫房免陷經濟危機

「咁就唔好計曾蔭權一屆政府。曾俊華由2007年做財政司司長到2016年,對香港有乜貢獻?」人總是善忘的。2007年之後發生過甚麼事,大家記得嗎?無錯,2007年10月恒生指數由近31,958點高位,到2008年10月跌至10,676點,震撼不差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為甚麼這一段歷史好像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被消除?
常言道,最上乘的危機管理,就是令危險化解於無形。美國金融海嘯雖然帶來極大的衝擊,偏偏香港這個開放型經濟卻安然度過;這件事我不敢說特區政府居功至偉。不過,至少期間的措施和風險管理,舉世無雙。有人覺得曾蔭權、許仕仁和任志剛在1998年入市才是「有做嘢」,但我認為可以不用以極端手法化解一場危機,才是在特區政府歷史最中難能可貴的一幕。
「好,就當佢化解過一場金融危機,咁又點呀?佢從來都冇做過長短公共財政規劃;乜都係一次過派錢。」哦?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有點不盡不實。假如要我繙譯,其實這種人的要求,是政府年年都要派錢,直到地老天荒才對。對不起,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夠明白為何掏空庫房就叫有長遠規劃,守着納稅人血汗錢的,卻被指沒有長遠視野。香港人口高齡化,增長也不如從前,不儲多一點,又怎樣可以說得上是負責任?
「喂,佢年年都估錯政府盈餘,咁都算係能幹?」假如曾俊華高估收入、低估支出,無錯,這種財政司司長早就應該下台。不過,曾俊華任內只有「盈喜」沒有「盈警」,何罪之有?無錯,抱怨的人總是覺得政府有錢就應當要財散人安樂,所以「審慎理財」這四個字對他們來說,比粗口更難聽,但最諷刺是他們竟然說曾俊華沒有長遠願景。
香港就是有太多人,整天都想將庫房掏空。我不知道這些人是有心抑或無意;很可能他們只想慷他人之慨,換取自己的政治本錢。只有非常少數人意識到,假如香港再次陷入經濟危機而出現財赤,最有可能出現的結局就是要由中國大陸出手「填氹」。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被拯救過一次之後,香港人天天都會聽到:「要不是中央政府,你們香港早就完蛋」明白嗎?一個負責任的官員,除了會看眼前利益,也總會問代價是多少。
我認,我是「薯粉」。不過,我也要指出,我覺得曾俊華未必是最好的結局。畢竟,這場選舉要贏,必須要作出一定的妥協;尤其是對那些目光如豆,只知道期望政府是黃大仙會多派小恩小惠的政治動物,曾俊華也只有作出承諾。雖然特區政府有的是錢,但面對接二連三的苛索,就算有埃及妖后的嫁妝也應付不了。
曾俊華絕對可以大肆擴張政府規模,但他沒有這樣去做;換了別人當財政司司長,恐怕早就將香港納稅人辛苦賺回來的儲蓄花光。請不要忘記,過去幾年的特區政府,如何不斷以增加福利收買支持,只不過是成效一般,大家沒有放在心上。這也是為何,聰明的管治,絕對不會用錢來掩飾問題;派錢只是對社會其他人的不公平,問題卻得不到解決。最終錢花了,問題繼續,市民也更憎恨政府。知進退,已經是負責任的表現。阿哥,政府是沒有責任去照顧你日常生活的所有事,這個道理很難明白嗎?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