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靚貨攻略】
每年聖誕,普天同慶,交換禮物是一個令人傷透腦筋的環節,水杯、相架、護手霜,年年如是,收的人強顏歡笑,帶回家又不知如何處置,最後只好淪為家中雜物,大掃除時一併清除。與其在一式一樣的商場中勉強找尋新意,不如試試從香港的手作小店入手,除了支持本土製作外,更為這件聖誕禮物添上多一重意義。
環保Permanenze 予廢物新生命
「我們的品牌是利用別人眼中覺得沒用的東西,透過改裝變成另一件有用的東西。」品牌創辦人之一潘蔓莉(Mandy)說。Permanenze在2012由Mandy、謝浩霖(Perry)和林若曦(Alize)組成,名稱是三人英文名的縮寫。出品有月餅罐ukulele、魯班鎖、鋁罐燈籠。聖誕節,他們將腦筋動到卡祖笛(Kazoo)身上。
卡祖笛源自非洲,號稱是世上最易吹奏的樂器,「只要你懂得哼歌便能吹奏。」Alize補充。傳統卡祖笛用錫片製作,他們則用上回收的紙盒和膠盒,經過消毒後,製成一片片紙樣,只要根據紙樣裁剪摺合,便可以製作聖誕鹿形狀的卡祖笛,「鹿車是護送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想起禮物的話,第一時間便會想起鹿。」更見心思的一着,是將聖誕鹿「留白」,讓大家寫上祝福的句子,「現在大家都用電話傳個訊息便算,我覺得在聖誕節這麼浪漫的節日,寫些平日不會講的說話,也挺甜蜜的。」
陶瓷童窯 創作獨一無二
「童窯」之所以吸引了我的目光,全因為一張印了蕾絲碟的單張,上面寫着可以在課程中製作獨一無二的碟子。來到了位於柴灣的工作室,創辦人李童(Amber)笑着迎接,再帶我逛了一圈,地方不算大,但裝飾整潔乾淨,以白色牆身和原木家具為主,櫃上放了一堆Amber的作品,「我們這裏主要用作舉辦陶瓷製作課程。」
Amber親身示範,也不忘介紹蕾絲碟的靈感來源,「蕾絲的觸感和聖誕節的裝飾很接近,我覺得兩者都很漂亮細緻。」這個製作方法是她在英國修讀陶藝時學會的,可將蕾絲的紋理原原本本地印在碟上,加上不同顏色的顏料,令蕾絲宛如直接印在碟上,每隻碟子都是獨一無二。Amber說她聖誕節會選擇贈送手作,「手作很花時間,你願意花時間去做這件事,因為對方對你而言是特別的。」
銀器ShAnho 愛上永恒不變
香港有不少土炮銀器品牌,但像ShAnho般線條乾淨自然的設計,應該不多。品牌創辦人何姍姍(阿姍)是個小個子的短髮女生,有點靦腆的表情帶甜美的笑容,和她出品的風格很相似,「我想做一些即使過了很久,也永恒不變的首飾,大家都會佩戴,每次看都會很喜歡的。」
骨子裏她應該是一個愛突破框框的女生,從她的製作中不難看出來,彷彿是未打磨完成的聖誕樹,鹿角形的耳環頸鏈,就算是一片雪花,她依然有自己的執着,「想起雪花便會想起胡亂塗鴉的雪花,我想做一些不同的東西。」於是,她將雪花製成立體形狀,像一支支花蕊,獨一無二,像雪花在顯鏡微下的千變萬化,「我很少特別為聖誕節創作設計系列,今次算是新的嘗試。」除了充滿聖誕風情的系列外,銀手𠼦也是她的強項,有如山脈綿延或者隨意摺叠紙張的不規則形狀,在她一雙巧手下活靈活現。
查詢或購買:以上品牌facebook或官網
記者:胡可欣
攝影:周芝瑩、王國輝、陳健邦、黃子偉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