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選舉塵埃落定,當中很多訊息值得仔細解讀。
民主派在多個專業界別出幾多贏幾多,全賴選民配合,個個投足全票。以教育界為例,教協名單全取30席,排最末當選者有21,525票,與建制最高票但落選者相差13,033票。上屆兩者差距只有約4,000票。
上述差距顯示,以往選民投票,即使該界別有30個議席,但選民只會投自己喜歡的幾個,其他則留空,但今屆,即使同名單有不熟悉的名字,但選民基於同名單者理念相同,所以投足30個名字。有教師朋友告訴我,他極討厭教協名單其中一名參選人,步入投票站時仍有猶豫,但最終仍投足全票,理由是「唔想益咗建制派」。理念先行,其他都是其次。
所以,今次投票過程比以往長。有位長者就花了半個鐘,參照帶進投票站的掌心雷,在選票仔細填足30個名字,然後核對又核對,以防出錯成為廢票枉花心機。
在業界寂寂無聞的列明慧,帶着同樣寂寂無聞的新丁團隊,首次參選就全取衞生福利界30議席,位位得票逾六千。得票排31位落選的,是上屆票王黃河,他得票不足三千。大部份選民根本不認識列明慧及其團隊,大家只是選擇投一個民主理念,買一個希望,老行尊和高知名度告邊站。
除了贏家,輸都有輸的訊息。醫學會20人名單,只有蔡堅低票當選,當中訊息清楚,就是懲罰他們上屆投票給梁振英,票債票償。建測界亦有類似例子,民主黨吳永輝名單唯一落敗的,就是上屆提名梁振英的王寶龍。
高教界,旗幟鮮明投白票的民主派名單不單輸,而且得票極低,何式凝672、王慧麟468,與當選者二千多票差距極大。選民想要甚麼很清楚。
http://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
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