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波蘭最美鹽礦場 做半日地底礦工

【旅遊籽】波蘭最美鹽礦場 做半日地底礦工

【旅遊籽:浪迹遊蹤】
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是著名的「悲情城市」,大多數人會跳過華沙,卻必會在這個中世紀古城逗留數天,一看和猶太人二戰時期悲慘歷史相關的地點,像奧辛威集中營、舒特拉工廠等等。太過沉重了嗎?不如去世界最古老的鹽礦做半日礦工,大開眼界之餘,據講還能淨化身心呢!

一早來到克拉科夫半小時車程外的小鎮維利奇卡(Wieliczka),小鎮人口不足兩萬,但每年吸引的遊客多達150萬,為的就是要一睹維利奇卡地下鹽礦的風光。看鹽礦只能參加導賞團,無他,鹽礦的坑道全長超過287公里,最深達327米,內裏四通八達像迷宮,隨意亂走真的會迷路而從此「不見天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遊客線」,我故意選擇到另一個入口,參加近年才新開發,每日限定數團,每次最多20人的「礦工線」;兩條路線不重叠,體驗各異。做礦工當然要有齊「架生」,參加者要先換上工人褲,戴安全帽,孭上一袋連接電筒的充電池,和緊急情況下使用的呼吸罩。
還以為帶團的會是一個粗壯的老礦工,沒想到竟是位典型的波蘭美女Julia。她專門研究礦場的歷史,是礦工線罕有的女導遊。先旨聲明,礦工線絕不適合有幽閉空間症或極度怕黑者。搭電梯直達57米深的第一層,為體驗礦工的生活,大家不准自備其他電筒或用電話照明。除礦場提供的電筒外,沒有光;除偶然的滴水聲,也靜得耳鳴,別說體力勞動,已是精神的考驗。幸好早有空氣調節,不算侷促,溫度在攝氏14-16度間,頗為舒服。每段坑道都有一道木門隔開,我顧着拍照墮後,沉重的木門,因氣流關係即緊緊關上,又暗又無方向感,從前的礦工只能點蠟燭採礦,真是可怕!嚇得我立時拍門大叫,合數人之力才把門打開,自此我都緊緊跟着導賞員!

每個礦洞都是以木條叠起支撐。

坑道的高低不一,不少路段都只能半蹲甚至爬着走。

大家可即場試鋸木,任我們多努力,成條木幾乎無損,很困難。

原來礦場內也有礦工的家人一同生活,女人們除了安排膳食,也幫忙捲麻繩。

遊客線沿路會很多的歷代名人鹽雕像,這位是波蘭國王Kazimierz,為礦工制訂保護法而受後人尊崇。

最重要的鹽之教堂,5盞鹽之水晶燈令場面華麗得有如宮殿。

歐洲最古老工場 深達327米

Julia先帶我們看地圖,整個礦場可分為九層,最深達327米,可想像成幢巴黎鐵塔直插入地底那麼深!礦場由13 世紀開始開探,到1996年才停產,無間斷地運作了70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工場之一。但礦場太大了,無論參加礦工線或遊客線,最深也不過至135米的第三層,足迹加埋也不到鹽礦5%!我們靠微弱的電筒,穿過多條通道,有些剛好達女生的身高,有的只能蹲着走;在黑暗中爬上多條木梯,真需要膽量和體能。周圍的坑道靠一碌碌粗大的木頭層層叠叠地支撐起。有的洞室有三、四層樓高,木條就層叠上頂。
原來礦內除了礦工,少不了木匠。礦場根本是一座地下城,像捲大麻繩、鋸木等工序都在地底進行。我們也嘗試二人一組拿着鋸,像卡通片中的工人起勢拉扯,卻只鋸了0.5cm吧;粗麻繩比手臂還粗,拿上手也吃力,果然是苦工!周圍黑漆漆,其實鹽就在細節裏,Julia隨手拾起地上的碎石,用電筒一照,部份透明中閃亮的結晶即是岩鹽。我們又試以原條木棒舂開大大嚿礦石,累到手都斷,好在可拾點岩鹽回去紀念。抬頭望向天花,有些鹽結成像雪般,當地人稱為「鹽之椰菜花」。她請團員按粒掣,立時爆炸兼地震,全場尖叫!原來這洞室設有特效,模擬爆破開礦的驚天動地,嚇到人心都離一離!
別以為鹽有甚麼咁巴閉,超市不過幾蚊包。Julia解釋對於內陸地區,鹽份外難得,從前更可用於食物保鮮、煮食、醫藥甚至軍事上。這岩鹽又稱為灰金,在14-16世紀時鹽業的稅收就支撐了國家三分一收益呢。到近代礦場更發展成健康中心,設有療養室,因為地底的空氣潔淨,又含有氯化鈉,對呼吸系統很有益!嘩,還不趁機索多兩啖!來到最大的洞室,高度足有20多米,後方有個祭壇,正是鹽礦中的其中一座教堂。最令人驚歎的是那座鹽水晶燈,如假包換以鹽做的,微微閃耀。Julia教我們由底望上去,如萬花筒的碎片。她說自己最喜歡就是鹽礦的寧靜,我們一起靜下心神細賞,做半日礦工的感受果然非遊客線可比。

以鹽製的最後晚餐浮雕美得讓人折服。

原來鹽礦早於18世紀已開放遊客參觀,當時還設有華麗的單軌車。

這一座較小型的鹽教堂,就模仿礦場內最舊的一座教堂重建。

小粒的鹽花像發泡膠粒,當地人稱為「鹽之椰菜花」。

栩栩如生的模型可見,昔日還會用馬匹在礦場內幫忙。

跟Julia(下中)做完礦工,還有張證書做紀念。

趕頭趕命 看鹽之雕塑

但遊客線確又不能錯過,誰叫最著名、最大的鹽之教堂只能在此線看到。大家由地面向下走了合共54層378級的樓梯,來到64米深的入口,熱鬧得人聲鼎沸,燈光和之前礦工線相比,直頭光猛!沿路看到不少模型,模擬昔日採鹽的方法,原來早期採礦時會釋出甲烷,在明火照明的年代更是危險,還得靠礦工提着長火把,先把積聚在洞頂的甲烷燒盡。至18世紀引入電力和鐵路外,還會採用馬匹來拉動機器。不過遊客線的導賞團,每次多達四五十人同行,3小時內參觀20個洞室,有如趕鴨仔,看得很不過癮。
今日鹽礦最招牌的鹽之教堂,有在101米深的St. Kinga教堂,樓底高12米,大約兩個籃球場大的空間,有5盞水晶燈,無論是八角形地磚、牆上的最後晚餐浮雕、聖母像、祭台,舉目所見都是以鹽所建,花了70年才完成;鹽晶都微微閃爍,很夢幻!但採礦是高危工作,對意志和集中力考驗很大,礦工們長期在地底工作,不免要寄託宗教,估計礦內約有40座教堂呢!面對這樣的出色的建築和工藝,縱使遊客線走馬看花,還是值得!

做礦工的裝束
工人褲、安全帽、電筒和電池,還有緊急用的特別口罩。

大大嚿的岩鹽開採後,就即時在洞內舂成小塊,方便運輸,又讓我們累到手軟。

岩鹽的結晶在光下閃爍。

由正下方望上鹽水晶燈,像不像看萬花筒?

比手臂還粗的大麻繩,可要花點力氣才舉得起!

礦場的每層都有數百條通道可通往其他層,每個行程路線大約要上落800多級樓梯。

Wieliczka Salt Mine

入場費:「礦工線」$154(3小時),「遊客線」$154(3小時),另收拍照費$18;另有礦工及遊客線套票,可於30日內參觀兩條路線。
開放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7:30am-7pm,11月2日至3月31日8am-5pm
地址:
(「礦工線」入口)Regis Shaft, Plac Kościuszki, 9, 32-020 Wieliczka
(「遊客線」入口)Danilowicz Shaft, ul. Danilowicza 10, 32-020 Wieliczka
網址: http://www.wieliczka-saltmine.com

簽證:持特區護照及BNO均毋須簽證
航班:香港並無直航前往波蘭,可乘漢沙航空至德國法蘭克福,再轉飛機至克拉科夫,機票連稅價錢約由$6,419起;查詢: http://www.lufthansa.com。
貨幣:波羅的貨幣稱為zloty,每1 zloty約兌1.85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電壓:為220V/50Hz,使用兩腳圓形插頭。
查詢: http://www.poland.travel/en及http://www.krakow.pl/english/

撰文、攝影:上田莉棋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