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奪阿勒頗,是巴沙爾政權在近六年內戰以來的最大勝利,令他奪回國內五大城市控制權,不過他贏得的,是個四分五裂的廢墟。正如英國軍情六處處長揚格(Alex Younger)早前說:「在阿勒頗,俄羅斯和敍利亞政權尋求打出一個沙漠,稱之為和平。」
外援力量 決勝關鍵
敍利亞內戰戰情最大決定因素,是外援力量。內戰初期巴沙爾戰況不利,就向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和真主黨求助,到反抗軍情況不妙,就向美國、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求援,這個平衡去年9月卻隨着俄軍事介入打破。
土耳其最關注重點,向來是壓抑庫爾德族勢力坐大,同時打擊在土國施襲的伊斯蘭國(IS),7月流產政變後,總統埃爾多安更無心再管阿勒頗死活。反抗軍和其最大後台沙地,都對美國軍事介入寄望過大,奧巴馬愛惜羽毛,堅持離地支援,將上台的特朗普更揚言只集中與俄合作打擊IS。
政府軍在俄軍強力空襲掩護下,終擊潰後援不及人的阿勒頗反抗軍,但就算巴沙爾控制各大城市中心,西北部伊德利卜省仍受已改名為「征服陣線」的阿蓋德分支控制、IS佔據東部大片土地,庫族部隊盤踞北部,潰散的阿勒頗反抗軍亦甚可能轉打游擊戰。
政府軍正規部隊已兵疲將寡,靠國內和外國什葉派民兵支撐,巴爾米拉日前再被IS攻下,就說明了戰線拉長易顧此失彼。不過就算在去年中戰情最惡劣時,巴沙爾都沒妥協,現在佔了上風,更無意政治解決,敍利亞血腥殺戮停息,遙遙無期。
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