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國保誠(2378)與友邦保險(1299)香港業務競爭激烈,當中友邦代理常以償付能力充足比率(Solvency ratio)遠超保誠為理據,稱財務更為穩健,不過近日保誠出招,公佈根據香港保險公司條例下的償付比率,在同一計算基準下,高達460%勝友邦。
所謂償付能力充足比率,實際是反映保險公司履行對投保人責任的能力,壽險公司需就監管機構要求下計算監管資本,同時劃出償付準備金──即保險公司淨資產水平,須佔監管資本比率150%或以上。
歐洲計法較嚴謹
友邦上半年償付比率高達381%,相反保誠僅得175%,不過事實上,友邦採用本港保險公司條例下的計法,保誠則採用嚴謹的歐洲償付能力標準II(簡稱償II),不利計算償付比率。故此,保誠近日特別公佈本港計法的償付比率,較歐洲償II計法大幅增加至460%,旗下代理並於網上反擊償付比率落後友邦的指控是不實。
瑞士再保險經濟研究及諮詢部亞太區主管黃碩輝指,本港保險業資本框架,在計算監管資本上,僅基於承保風險,例如保費、風險資本某個百分比計算,並未有觸及投資風險、利率風險、營運風險等範疇,較歐洲償II計算方法寬鬆,「如果兩間公司保費一樣,一間好進取,投資股票、高風險債券;一間投資國庫債券,用香港嘅計法,兩間償付比率近乎一樣。」
雖然保誠採用本地資本計法後,令償付比率大升,不過分析指實際上這些僅是數字遊戲,保誠的財政基礎並未有因基準改變而好轉或惡化。
事實上,本港保監處亦即將捨棄簡陋資本計法,前年已經向保險業界展開諮詢,料2至3年落實參考歐洲償II標準的「風險為本資本框架」,不過保險業擔心將會令償付要求大增,或有增資需要。
風險為本資本框架(RBC)設有三大支柱,包括風險計算、風險質素管控、資料披露,牽涉範疇包括承保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業務運作風險等。黃碩輝認為,若果RBC落實,本港保險公司償付比率將會下跌,不過未必有增資需要。
據悉,保監處已經聘請會計師行畢馬威,就RBC框架進行研究,預計明年中將會推出詳細計算方式,屆時保險公司將能判斷新資本要求對公司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