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呢班後生有團火,文火,長燒長有。有幾長?雨傘革命到𠵱家咁長。「維修香港」義工集結擅長水電的、最叻傾偈的,文火慢慢逼出舊區街坊的熱情,逢周三借修理家居登堂入室,攞正牌補習時事,溫水煮民主。最近他們搞天台美化,花了幾個月夷平唐樓頂層垃圾山,兼髹油美化。為民生,做實事,不叫成功爭取的口號,卻真的成功建造了一個空間,贈送無限可能。
對基層市民來講,到底係一餐蛇宴緊要啲,定係有人上門免費幫你連工包料整好每日滴水的水龍頭重要啲?到底係一盒月餅有用,還是大熱天時有人抬部二手冷氣送你一陣涼風合意?建制小恩小惠可以籠絡一時,但出心出力小修小補能得人心,這是「維修香港」義工所深信的。組織有過百名成員,核心大約十幾人。助人數字一定少過保皇政黨,深度卻贏足九條街。
發言人梁敬生(Max)說:「無政治活動時,我們好像只能在facebook分享政治新聞,但這樣沒機會真正面對人,改變社會,『維修香港』兩年前成立,讓我們有機會軟性灌輸民主理念。土瓜灣有很多基層街坊,他們營營役役,未必很留意社會發生的事。」入屋修理是鋪排,拉着街坊傾談才是戲肉,把政治與民生概念帶入屋,需要耐性。這個晚上,8點鐘,土瓜灣。願意去做的,有儍人十幾個,拿着油漆與掃,準備走上8層唐樓的天台。
變身街坊聚腳地
拾級而上,喘氣的記者終於看到乾淨企理的2.0天台。1.0時這裏堆出比人高的垃圾山,舉步維艱。木板、床褥、衣櫃、鐵枝,當中還有大量「小強」。「我們恒常出隊,遇到街坊求助說天台垃圾非常多,嘗試幫他向區議員及政府求助,他們回覆不能處理。」於是他們號召義工逐少清理、滅蟲,再把大型垃圾用磨機切細裝袋運走、洗地,前前後後花了數個月把兩邊天台清理妥當。訪問當晚,他們準備為2.0天台美化為3.0,為它髹上油漆,一邊橙,一邊白。Max解釋:「清理天台是治標;美化了,街坊願意用,就是治本。」
擁有多個水電、冷氣牌的黎文浩師傅與義工吳煒彬則忙於為梯間裝上太陽能燈,為將來使用這個美化空間的街坊照明。吳煒彬說:「大廈住客有南亞裔、有本地、有業主、有租客,大家思想都很不同,他們可能在這條樓梯見過好多次,從沒打過招呼。將來我們可能搞一次BBQ,有個居民大會,讓大家見面,傾傾怎運用這個空間。」他們鼓勵居民參與清理及美化計劃,讓他們更愛自己的社區。
黎文浩說:「有些街坊初時可能認為『你哋班年輕人出來搞搞震』。但當我們真心幫他們時,他們真能感受到的。」在這個反智社會,行動力強的年輕人好像有原罪。深耕細作,冇番幾擔心機、幾噸熱血不能成事。罵人廢青的,問問自己願意為社會做些甚麼?
記者:葉青霞
攝影: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