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大奇蹟日」後的大動盪(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南韓「大奇蹟日」後的大動盪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上星期五真是一個「大奇蹟日」。在香港,儼然過街老鼠的特首梁振英突然宣佈放棄連任,登時令香港這座「愁城」一片喜氣,不少人開香檳、好酒慶祝。而在南韓,民望低至5%的總統朴槿惠終於逃不過被國會彈劾的命運,要即時停職。南韓街頭、網上同樣喜氣洋洋,為推倒一位瀆職濫權、用人惟親的總統而歡呼。
雖然朴槿惠正式下台還待憲法法庭作最後決定,為時可能長達180天,但朴槿惠把大量政府機密資料交予親信崔順實已是嚴重的刑事、政治錯誤,再加上彈劾動議得到跨黨派支持,憲法法庭同意彈劾議案沒有懸念。
今次執政黨部份成員支持彈劾並不奇怪。朴槿惠已成黨及國家的政治包袱,她的最佳選擇是自行辭職,把政治失誤的責任一肩扛起,讓執政黨重新出發,那在明年總統大選仍有一爭之力。誰知朴槿惠繼續拖拉,拋出明年4月自行下台的方案以保留體面及主動權,結果引發更大的民憤。到了這地步,執政黨內除了死忠的「親朴」派外,其他人為了自保而棄朴,支持朴大總統的只有56人!
彈劾案通過及朴槿惠停職對南韓內外政局當然有影響。政府已進入看守或跛腳鴨狀態,任何新措施、新政策都會叫停,各黨派的重點都會放在將在明年中左右舉行的總統大選。原先執政黨的如意算盤是找剛落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代表出戰,希望借他的超人氣讓執政黨再下一城,連續三屆入主青瓦台。但今次朴槿惠被彈劾,執政新世界黨陷於分裂,即使潘基文真的披甲上陣也未必足以扭轉頹勢,甚至潘基文自己也可能要重新考慮該否代表執政黨上陣,令南韓下屆總統大選由反對黨勝出的機會大增。
在外交及區域局勢上,最直接的影響當然是醞釀已久的中、日、韓元首𥧌會可能無限期押後,直到南韓選出新總統及政局明朗化後才有可能舉行。對急切爭取召開𥧌會以示日本跟主要鄰國有商有量的安倍晉三當然有些失望。不過,對三國來說,東北亞以至亞太區局勢最大的「黑天鵝」並非朴槿惠下台,而是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取態。
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總統現時建立的國防、外交班子充斥鷹派及有軍事背景的二、三線人物,他們上任後能否順利駕馭龐大的美國國安系統是個疑問,他們會否改變以往的政策路線包括奧巴馬的「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更是everybody's guess。再加上特朗普本人打着「美國優先」的旗號勝出,他會否一如在選戰時所言重新評估美國在全球的角色,會否退出從歐洲到亞洲的軍事同盟、或至少減輕美國承擔的角色同樣不確定。
假若他真的要盟國擔負更大的防衞責任,減少美國駐軍或基地,南韓、日本首當其衝受影響。以南韓為例,是否仍繼續部署劍指中國的薩德反導彈系統成了重大疑問,而在南韓只有看守總統下,要展開外交行動了解新政府意向也不容易。
未來一年南韓固然陷於嚴重內憂外患,東北亞以至亞太區也難言穩定。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