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不連任,曾俊華辭職參選,林鄭月娥和葉劉淑儀伺機而動。換特首既成定局,香港政局會何去何從?我沒有水晶球,更沒有內幕消息;只能從宏觀政經格局,嘗試釐清發展脈絡。
北京近年的對港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陳冠中所說的天朝主義,學術上可稱為「政權建構國族主義」(State-building nationalism) ── 即以復興「中華集權帝國」(Centralising Chinese State)為綱,透過在政治(以人大釋法等中央權力控制政局)、經濟(將香港納入中央經濟規劃體系)和意識形態(以國民教育推進中國人身份認同)的層層推進,務求將香港這個邊陲地區,吸納入北京的直接管治範圍;而梁振英這個人,不過是天朝戰略的忠誠(或加碼)執行者。事實上,這種天朝主義思維,不但主導了北京的對港政策,也貫穿了對台政策、南海問題等等。
天朝主義治港,既是北京的主戰略,就不會輕易改變(除非中國政治本身出現劇變);但主戰略不變,戰術卻可按時勢調整──換特首,大抵就是北京戰術調整的反映。
把握時機準備下一波運動
北京的戰術調整,客觀上可緩解三個層面的壓力。一是香港反對運動的壓力。由佔領運動、政改表決、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選委會選舉,反對運動既未被北京壓下,更有遍地開花之勢;此時北京拿下梁振英,就能奪去反對運動的重要焦點,更可順勢贏得部份民意。
二是香港建制陣營的分裂壓力。梁振英上台以來,本地資本和公務員一直抵制,反梁建制派更以ABC集氣,衝擊北京在選委會的控制權;此時北京拿下梁振英,就能紓解建制陣營的分裂危機,以利重新團結建制派。
三是國際壓力。特朗普未上台,已啟動對華政策調整,北京將面對美國的全方位壓制;香港是四戰之地,此時北京拿下梁振英,也能起緩和香港問題國際化之效,在中國四面受敵之際,穩住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活門。
梁振英不連任,最終不論是曾俊華、林鄭月娥,還是葉劉淑儀接任,都不礙北京戰術調整的劇本(誰人當選的分別,只在於戰術調整的幅度,以及建制各派系的利益分配),再伺機推進「天朝吸納邊陲」的主戰略。
梁振英不連任,香港人慶祝了一個周末。但短暫歡愉過後,香港人要記住北京天朝主義籠罩的格局,其實絲毫未變。但梁振英被迫棄選,畢竟證明北京在香港仍然未能予取予攜;香港民意和反對運動只要積極動員,配合有利的宏觀政經條件,還是能夠有力一戰。香港人現在需要做的,不是跟隨北京「換特首」的劇本起舞,而要把握北京在戰術調整之下,所帶來稍瞬即逝的寬鬆時機,擴大在體制內外的民主陣地,為下一波的本土民主運動做好準備。
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方志恒
《香港革新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