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樂古道一號的吳興記,不能不提當年就在上環文娛中心附近的中國書城,本來是一件美事,取名又好、地方又大,兩個股東老闆,一個是台灣報業大王聯合報的王惕吾,另一個就是香港發行大王吳中興了,王老闆財大氣粗,一上來就獨資購下了上環這好地段的物業,後來書城的業務不像他想像中那麼紅火,很快的因為樓價飛漲,見獵心喜的闊佬也就把書城關閉物業脫手,而吳老闆的投資的半百萬就此見財化水。
王老闆書城不成,但富上加富的他也可以說因辦書城而購下的物業賺了一大筆。一回聽吳老闆說起那泡了湯的五十萬,他曾屢次去信催討,王老闆只是東風過馬耳不予回應,好奇之下,向他要了追債信來看,只見滿紙之乎者也古雅文言文,客氣過了頭,於是自告奮勇替他草擬了一封白話追債信,在情在理,不能不歸還這筆投下的資本啊,還硬逼他一定要原文寄出……不久,吳老闆特來相告此函見效,五十萬血本歸還,老派人除了請飲茶還有金飾為酬。此乃本人平生首次有償的操刀,秘訣無他,曉之以大義,把話說白,王老闆當年也是軍人出身,連碉堡也睡過,義氣仔女一名,那能不明白面子的重要。
多年後又有星島伍忠要向胡仙追債,當年有筆什麼合辦移民賺了錢,而胡小姐並未照協議結賬,忠哥退休已久八十有多,思及舊債老淚縱橫,我乃照辦煮碗,不但落手落腳操刀,還請他喝茶,可惜忠哥對胡仙老闆有種賓主的情意結難斷;與吳中興信人不疑不改一字的作風不同,忠哥是思前想後,東託西託,將本人精彩部份改了又改至面目全非,而聽聞此信至今仍未敢寄出,因此此債仍懸空未結,想來是理所當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