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宣佈辭職,選委會選舉民主派獲大幅增長至325席。這兩件事,對三個多月後特首選舉可能產生決定性影響。
曾俊華參選意向已分明,只是礙於辭職仍需北京批准,一天未生效他仍是財政司司長身份,未能宣佈參選。
未來幾天如果林鄭也辭職的話,那麼中共會不會不批准曾俊華辭職?這是特首選舉變數。
選委會的選舉結果,不能不成為中共的重要考慮之一。民主派所獲席次儘管仍是少數,但在1,200選委中卻是關鍵。因為他們明確表示反對梁振英政治路線和任何肯定這路線與延續這路線的特首參選人,而其他800多席,雖多數聽北京指揮棒投票,但有多少人陽奉陰違,是未知數。昨天有網友在我的文章後留言說,ABC除了指Anyone But CY之外,也可以指Anyone But Carrie(任何人,除了林鄭)。
梁振英宣佈棄選前,有建制派大佬向我透露,他估計建制派選委中的ABC至少有300人。包括相當大部份商界,也包括人大政協。這些ABC選委,可能會為C提名,但不記名投票時就不會選擇C。這個C,現在由公開表示要延續CY路線的Carrie去繼承。
選委中的民主派,加上ABC,有接近600之譜,那麼中共的Plan A或Plan B,即使當選也是低票,不只難看,也與梁振英一樣施政困難重重,可能更甚。這是中共不想見到的局面。
在特首選戰正式展開後,參選人都必然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評價梁振英時代的施政。倘如林鄭日前這樣,全面肯定,說他的「施政理念行之有道,穩中求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成功落實」,那麼民調必然低企,相當部份選委會反感,一定「冇運行」。林鄭如此,倘若葉劉也繼續維持她對梁振英棄選的反應,她的低票落敗也應該沒有懸念。
參選人要得到中共支持,當然不能大數梁振英不是,但至少要在不評價前任中,表達自己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一些不同看法。能夠像曾俊華早前藉《讓子彈飛》作隱晦的暗示,已屬難得。
倘若北京批准曾俊華參選,那麼除非曾鈺成也參選,否則鬍鬚曾當選機會極高,其他人應不是對手。在香港已淪落到中共干預成性的情況下,我們對曾俊華也難寄厚望。只盼他在不得不執行上意時,不要自動獻身迎合上意;在觸碰到他自己的價值底線時,能夠盡可能守住。我們的要求卑微,但恐是政治現實。
無論如何,梁振英下台,是香港持續五年一浪接一浪的反梁民意的勝利。選委選舉的結果,證明香港人沒有氣餒,在可以着力之處還是會着力。短期內,民意輿論面對的是對梁振英禪讓的抵制抗爭。
有讀友不贊同我昨天文章用「禪讓」一詞,說這是中國文化中主動放權的謙卑的詞語。實際上,這是中國政治傳統中缺乏權力轉移機制,而美化權力私相授受的詞語。遠古雖有堯舜禹的向賢與能的禪讓,到了專制時代已是二千多年君王讓血親繼承權力的一種方式。有讓給異性的「外禪」,更主要是讓給血親的「內禪」。
中共建政後,繼承了中國政治文化中「外禪」的傳統。選委會雖說小圈子選舉,但也有一點反「外禪」的作用。
李怡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