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App 預報急症室輪候時間 助非緊急病人擇醫院求診

醫管局App 預報急症室輪候時間 
助非緊急病人擇醫院求診

【本報訊】本港即將踏入冬季流感高峯期,急症室會成為病人輪候診症的重災區,為方便市民查閱各間急症室非緊急診症的輪候時間,醫管局將會改良預報系統,把急症室的次緊急及非緊急輪候時間分別於網上及手機應用程式公佈,令病人能較準確掌握所需等候時間,預計系統可於本月中下旬啟用。
記者:于健民

病人以往只能在抵達急症室時才得知輪候時間,各急症室計算及表達輪候時間方式不一,準確率亦不高。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科技及服務發展小組主席雷俊達表示,雖然急症室使用同一套數據紀錄系統,但表述輪候時間方法不一,如伊利沙伯醫院由當值護士估算整體輪候時間,威爾斯親王醫院則以電腦估算下一籌號病人候診時間,屯門醫院則另設公式運算輪候時間。

但不論以人手或電腦估算未診症病人的輪候時間準確率不高,亦難以反映當遇上交通意外等突發救急個案時,屬第四及第五類的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的實際候診時間,故醫管局早前着手改善及整合各醫院的預報系統。
雷指,新系統會把各間急症室的輪候時間,分別在醫管局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醫管局與你」顯示。新系統顯示的病人輪候時間,會以過去3小時候診最久的病人時間為指標,毋須經過任何計算,系統會每15分鐘更新一次,確保反映最新情況。一旦候診時間超過8小時,系統會發出提示病人可到私家診所的資訊,並附上衞生署基層醫療指南及「香港醫生網」網頁及QR Code。

本月中下旬啟用

新系統推出後市民可隨時隨地了解各間急症室候診情況,以決定於何處求診。雷稱,新系統會把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時間併合計算,原因是實際急症室運作上,處理次緊急及非緊急個案是同一組醫生,「實際上兩類病人等候時間冇明顯分別」。但他指新系統並非為了鼓勵市民拿到籌號後便離開急症室「臨夠鐘先入番嚟」,亦承認新系統未必能完全解決排長龍問題。系統已試行一段時間,預料本月中下旬會正式啟用。
屯門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劉柱良表示,臨床發現各間急症室的高峯求診時段,最常於周一出現,以該院為例,在非流感高峯期,周一早上9至12時平均每小時高達30人候診,一般而言,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病人約佔整體求診人次40%,平均診症時間只需5分鐘,新系統相信有助病人決定往何處求診。

醫管局將改良急症室預報系統,把次緊急及非緊急輪候時間分別於網上及手機應用程式公佈。黎樹雄攝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