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學士若是長住北京,似乎很喜歡在宣武門附近找房子。就我所知,早有朱彝尊、陳維崧,中有王鳴盛、王文治,晚有方浚頤、劉光第……至於那些暫時來遊,到宣武門外松筠庵借住的,就更不勝枚舉了。文獻湮沒,不能知道大家何以都鍾情此地。只能從一些移居詩裏稍稍想見歡喜之情。
嘉慶朝有一位進士朱士彥,後來官至尚書,卒諡文定。他的詩集卷數很少,甚且「注意隱私」,很少講家裏的事。其實這人天性並不古板,有時會不由自主寫出一點活潑可愛的氣氛,這就尤其使人高興。他也搬家住到了宣武門。喬遷之際,請了一群朋友們來暖屋。大家都很湊趣,表示要買酒帶來,卻遭到阻止。
且說這屋子,「閨房卑庳便頫仰,山石犖卻含杈枒。枯池土潤豐野草,小橋石仄橫秋楂」,是個有景致的所在。雖已落魄,收拾一番仍會光彩如初。更兼還有棗桃榆柳,又能望見東鄰一株老健紫藤。這樣的家園實在已經很合宜了,卻還少些新鮮植物。於是他說,朋友們!不要吵!酒有什麼意思,我只想要大街上那些草花。
大家一聽,轟然同意。立刻找來園丁,買兩擔花。挑進新宅,當場種好。是夜天公作美,送來一場雨,花們得到了生機。第二天朱先生實在高興,口不擇言:「妖紅豔綠足顧盼,左擁右抱無爭差」。然後忍不住開始發揮想像,說,我看見燕子飛過來了,那麼蜜蜂蝴蝶也都會來吧?我還要種點兒豌豆、葫蘆,滿足口腹之欲。
這首詩是向朋友們表示感謝的。寫到結尾,他總算想起「感謝」二字還沒有着落。於是說,這花兒,這屋子,不是我一個人白佔着。大家以後且須常來常往。來喝喝茶,下下棋,鬥鬥嘴,強勝於大清早去東華門外等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