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保存完好 古諮會重新評級皇都戲院升呢一級古蹟

結構保存完好 古諮會重新評級
皇都戲院升呢一級古蹟

【本報訊】屹立北角逾60年的舊皇都戲院近年被財團洽購,今年初古蹟辦建議將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引起保育團體關注,指戲院極具歷史價值。古諮會昨再討論戲院評級,大讚戲院結構保存良好、院內樓梯完整,加上屋頂呈拋物線型飛拱支架風格獨特。最終逾半數古諮會成員通過將戲院「升級」為一級歷史建築,並就評級諮詢公眾一個月。
記者:譚靜雯

北角舊皇都戲院在1952年開幕,最初名為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1959年才易名皇都戲院,戲院至1997年結業,其後改為桌球會。外界一直盛傳新世界關連財團積極收購皇都業權,惹起保育團體擔心皇都與其他私人建築一樣,難逃清拆命運。

北角皇都戲院結構保存良好,外牆還有藝術家梅與天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資料圖片

否定古蹟辦二級建議

今年初古蹟辦建議將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古諮會最終押後評級,其後政府安排古諮會成員到戲院現場實地視察。當局再次評估後,日前重新建議將戲院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並於昨午開會討論。
會上多名曾參觀戲院的委員均認為,戲院極具歷史價值,應可再「升呢」,評為較高級別的一級歷史建築,而非古蹟辦評定的二級。古諮會成員黃比稱,皇都戲院結構保存良好,「評為一級都唔過份」,認為戲院的建築特色在亞洲十分罕見,其地位更可以媲美昔日的利舞臺。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兼成員丁新豹博士更指出,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是屬全港性、非地區性的戲院,顯出其歷史價值。成員王紹恆及黃慧怡也指出,實地視察戲院後,發現內部雖然經歷了不少改裝工程,但認為仍保留戲院原有的樓梯特色、洗手間水牌等。最終逾過半數委員投贊成票,通過將戲院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古諮會在一個月公眾諮詢期後,才會確認最終評級。
舊皇都戲院為戰後最古老單幢式戲院建築,見證本港電影業光輝歲月。翻查文獻、舊報章等資料,發現皇都除放映電影,戲院更採用鏡框式(proscenium)舞台設計劇院佈局,不少大型古典音樂演奏、戲劇及舞蹈表演曾在皇都舉行。70年代僅17歲的歌后鄧麗君亦隨台灣藝團到皇都戲院表演。最近戲院外牆廣告牌拆下,令藝術家梅與天的作品「蟬迷董卓」的大型建築立面浮雕重見天日。

皇都戲院屋頂呈拋物線型的飛拱支架建築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