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染嚴重流感隨時令心臟病發作,天氣逐漸轉冷,患者宜要注意護心。心臟科醫生陳志堅指出,患者除要注射流感疫苗及保持足夠休息,也要提防飲食陷阱,包括少吃即食麵、甜飲等以免影響心血管,一旦出現發燒、流鼻水等流感症狀,不應只自行服食成藥,建議要盡快求醫。
記者:梁麗兒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志堅指出,以往在公立醫院工作,間中會接獲因嚴重流感併發心臟病入院的患者,部份人甚至不知自己有心臟病,因流感致病發,亦有心臟病患者染上流感後因情況嚴重,心臟病發作入院。原來感染流感等病毒後,會有血壓下跌、脈搏加劇等情況,導致心臟壓力增加,容易誘發心臟病發。
陳指,曾有50多歲男病人,去年冬天因發燒、喉嚨痛及咳嗽入院,確診甲型流感,其後病情轉差,出現發高燒、心跳快及氣促症狀,證實因流感誘發心臟病發。血管造影檢查顯示病人心臟3條冠狀動脈出現栓塞,需接受「通波仔」手術,病人本身為煙民,出事後更發現有高膽固醇問題。
心臟病患者要提防染上流感,除了注射預防疫苗外,也要有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包括減少捱夜、有充足休息,讓身體有足夠免疫力,對抗病菌。陳提醒要注意高脂高鈉飲食陷阱,有助保持血管健康,包括戒吃即食麵、煎炸食物,減少吸收反式脂肪,在家飲食建議採用蒸、燉等可少用油的烹調方法。外出飲食宜少揀多汁的飯餐,咖喱汁、白汁及炒粉麵飯都是高脂、高鈉食物,應盡量避免。
健康飲食 恒常運動護心
適量運動都有護心健體作用,陳建議要選擇喜歡的運動才能持之以恒,推介的帶氧運動包括緩步跑、健身單車或游水。另外,壓力大都可誘發心臟病發作,建議要適當減壓,避免將自己逼得太緊。
心臟病已不再是老人病,臨床上呈年輕化趨勢,當中不乏30、40歲患者。陳稱,不少患者認為自己好後生,難以想到心臟病已來襲,「唔少比較後生嘅病人,當初唔覺得自己會有心臟病,通常誤以為胸口唔舒服,係食滯咗、腸胃問題,上斜條氣唔順就誤以為係少運動引起。」
陳指,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包括上斜、行樓梯時胸前翳悶,耳後至顎骨位置會感到麻痹,或左邊膊頭或腋下痛等,均為病發所引起的神經反射反應。急步行期間感到氣喘,也是另一明顯表現,例如與同齡朋友一起行山、午飯時段與同齡同事行樓梯氣喘等,若有這些情況也不容忽視,宜及早求醫。進行運動心電圖等各種心臟檢查,有助評估心臟情況。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