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匹藥檢是賽馬比賽的重要一環,八十後馬會化驗師陳顥文在今年的國際會議上發表了以生物標記圖譜進行藥檢的新技術,獲頒「青年科學家獎」。
在剛過去的十個馬季,本地馬匹在賽後驗出對禁藥呈陽性反應的比率為0.07%,遠低於國際平均值的0.39 %;而送到香港化驗的外國賽後馬匹樣本,驗出對禁藥呈陽性反應的比率更高達2.72%。馬會化驗師陳顥文今年10月,在烏拉圭舉行的「第21屆國際賽事化驗師及賽事管制獸醫聯合會議」,發表以生物標記圖譜進行藥檢的新技術。陳顥文解釋,生物標記是一種具指標性的生物分子,動物和人類皆有生物分子,如類固醇、胺基酸等。在正常情況下,生物分子會維持穩定水平,但藥物或其他化學性介入則會影響分子水平。
追蹤期較傳統方法長
陳顥文與團隊用了兩年時間研究新藥檢技術,研究初期針對兩種類固醇,包括6-OXO和ATD。研究人員分析馬匹在服食不同藥物後,體內類固醇水平的轉變,得出圖譜,透過監測馬匹尿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記,辨別馬匹曾否服用類固醇。惟圖譜或受地區影響,如香港的圖譜未必在外國適用。新技術與傳統藥檢在血液或尿液中檢測藥物殘留物有別,新的藥檢技術現時暫未在賽事中應用。
陳顥文續指,類固醇等藥物會被快速排出馬匹體外,因此在傳統的藥檢方法下,檢測時間較短。以是次研究中的類固醇為例,傳統藥檢只能監測馬匹在3至4日前的服藥情況。但新技術則可延長檢測時間超過兩倍,追蹤期有8至10日。
賽事化驗所副主管何毅雯表示,研究新藥檢技術的分子生物專組在1年半後將會由5位成員增加至8位,化驗所亦已擴建並花費2,000萬添置儀器,準備研發有關蛋白及核糖核酸的圖譜。
下周日(12月11日)香港沙田馬場將舉辦香港國際賽事,所有參賽馬匹於賽前賽後均須通過血液及尿液測試,確保賽事公正。
■記者蘇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