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界】
【本報訊】特首選委選舉將於周日舉行。高教界參選團隊「學者抗命Politics 1001」及社福界團隊「社工復興運動」事先表明若當選後會投白票,以否定小圈子選舉的認受性。兩團隊也呼籲非建制當選選委結盟,合力推動民間公民提名,還權於民,顛覆中央操控的特首選舉。
稱推動公民提名
「學者抗命」成員黃偉國強調,預告投白票非政治自殺,是誠意向選民交代,不會出賣或離棄選民。他指現時政治局勢下,若投白票或不利用手上一票要求特首候選人作某些承諾,看似不理性,甚至會促使梁振英連任;但他指出,投白票與否,中央政府都會操控選舉結果,確保支持的候選人有足夠票數當選。
黃偉國指出,參與小圈子選舉是要顛覆制度,延續雨傘運動抗命、不認命的精神,透過推動公民提名,還權於民,讓所有香港人都可參與其中,不被排除在小圈子外。
社工復興運動候選選委陸殷誦認為,即使「民主300+」可取得300票,「大家都未必相信中央政府畀泛民選委決定到特首候選人」;若這次選舉目的只是「ABC(Anyone But CY),變相是在人大8.31框架下增加假普選的認受性。
另一候選人陳順意指,投白票是要實踐真普選,不應只求投一票踢走梁振英,再選另一個相對不太差的人入局,「每一次都係咁做嘅時候,其實係咪一個永續嘅小圈子選舉呢?」她指投白票不等於全面放棄,透過公民提名及公投,如要求特首候選人取得全港2%選民約7.5萬人提名門檻,才會有更大認受性。
「學者抗命」候選選委歐陽檉表示,若特首候選人願意接受公民提名洗禮,並經過民間公投,他們才會提名對方參選特首。另一候選選委何式凝呼籲其他選委加入抗命團隊,以公民提名作為新抗爭平台,把小圈子選舉成為推動民主一部份,透過白票減低選舉的認受性,甚至不讓任何候選人取得601票,導致流選,讓國際社會看見香港人的真正意向。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