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身邊的公民社會或傳媒朋友與我閒談時都會順帶問我對天主教會近日兩件事的看法:第一就是楊鳴章將會成為下一任香港教區主教。第二就是梵蒂岡與中國的疑似邁向「和解」。我不是甚麼宗教專家,只是一個普通信徒,所以對這兩個問題只是一些淺見。
先提楊鳴章。對公眾來說,楊較為「出名」的往事是在六年多前有神父批評李嘉誠後,當時身為掌管明愛(天主教會的慈善機構)的楊唱反調,而他有沒有向李「跪低」亦受到各種猜測。在教會內,楊普遍被視為較保守,有教友與神職人員擔心他會否減弱天主教香港教區多年來在政治、民生議題上站在前線的角色。
再說中梵改善關係。內地的「地下」天主教會多年來受到嚴重的迫害,不少信徒與神職人員為了信仰犧牲了他們的自由、生命。「愛國」教會在某些教理和社會訓導上都與普世天主教會所信的一套背道而馳。再者,如果中梵「和解」,這會否意味着內地天主教從此被推崇無神論的中共控制?
不過,我覺得大家不需要過早去持上述的憂慮。先說楊鳴章,有些人擔負重任時就逐漸會有改變。若望保祿二世曾被波蘭共產黨視為「靠得住」的人,所以波共才不反對他成為波蘭第二大城市的總主教。但當他成為教宗後,就演變成對抗東歐極權的核心人物。至於中梵關係,我們根本未知道內容會是怎樣,現在要擔心都難以具體去肯定要擔心甚麼。
況且,就算楊鳴章最終一絲不變,就算中梵「和解」短至中期內令中共「食」了內地教會,這是否就是一切都完了?天主教內時常都會出現一句話:教會是以一個個世紀去看東西的。天主教會有近二千年歷史都屹立不倒,人類歷史上最美善到最狠毒的事都有天主教會的影子,有甚麼風浪未見過?教會歷史上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惡主教與教宗多的是,但他們的「過火」亦往往會引來最神聖、善良的人去聖化、更新教會。歷史上多個曾經以為自己「食」了天主教會的霸權最終都被天主教會以美善或狠毒(有時兩者兼備)去「反食」。
論為人,楊鳴章就算怎樣保守、攀附權貴都遠遠未有資格去與上述的惡人比較。論恆久地善良、神聖、仁愛、有信念、經得起風浪,或玩弄權術、機關算盡、心狠手辣,中共要害怕天主教會都未輪到天主教會要害怕中共。一個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是不會那麼容易被一朝一夕的變動而被毀壞的。
所以,對於近期香港與內地天主教會的變動,我理解不少信徒的擔憂。但我亦相信,信徒不需要被當下的風波或疑似挫折影響我們的信仰、或對教會生命力的信心。
註: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