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一個忠於兩制的特首(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如何選一個忠於兩制的特首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比特首選戰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要中共兌現對香港人曾經許下的高度自治承諾。可能有人會覺得,今時今日仍然相信「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太過天真。然而,站在最務實的立場,問題是如何為香港爭取最大的自主空間。
2011年紐約大學兩位政治學學者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和史密斯(Alastair Smith)出版了《獨裁者手冊》(The Dictator's Handbook)。這本書的思維脈絡,跟經濟學的公共選擇學派(Public Choice Theory)一脈相承,以超越意識形態的角度,來剖析政治現象。兩位政治學者開門見山,指出所有統治者,無論是獨裁國家抑或是民主社會,其實都是一樣的政治動物;他們所關心的不外乎兩件事:一,如何奪得權力;二,如何保持權力。
權力背後,無論是甚麼政治口號,最終也是由利益分配。不過作者也提出了一個更根本的條件局限:「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獨裁者可以是真正的『寡人』,他總要依賴朋黨去『奪權』和『執政』,過程中他也要讓這些朋黨獲得利益,以換取支持。」

中共奪統治權須朋黨支持

依《獨裁者手冊》的邏輯分析香港的政治佈局,中共要真正奪取香港的統治權,總要依賴他們安插在香港的朋黨支持,同時要向他們提供利益。但不要忘記,中共對香港的統治,不會是一盤「蝕本生意」。口號上意識形態堅持,只是包裝,真正的動機始終只有一個:「香港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鵝。」
常言道,政治就是為既得利益者服務;要令到既得利益者都站在自己的一方,才有機會改變權力的分配。上屆特首選舉,梁振英其實也有拉攏既得利益者當中的某些成員,並且製造了一定預期以換取支持。反正是龐大的財政盈餘和土地利益,都是公家之物,別人之財,慷他人之慨又有何難?
但從另一角度看,梁振英其實沒有完全兌現他對支持者的承諾;我這裏說的並非甚麼工時立法增建公屋等政治。不少傳統親北京的政團,地位和利益沒有增加,反而在政治生態圈邊緣,衍生出一支走極端對抗路線的民粹動員機器,分薄了資源。現象也解釋了為何在傳統保守陣營為何也有一股反梁的力量。
一些都是利益作怪。《獨裁者手冊》的作者也提醒,影響權力最重要是要把持利益的流向。非建制派在過去幾年,誤打誤撞地發現了拉布的玩法,這一招其實對梁振英的代理權傷害比想像中的大,也是為何整個建制陣營對拉布一事如此緊張;畢竟直接影響到的是統治的基礎。在某些國度,如此拉布早就足以將一個政權拉下台。
今次特首選舉,任何人要將梁振英拉下來,除了要向梁營支持者發出訊號,承諾未來利益不會比現在差,對非梁營的支持者,也要作出一定的承諾,而且證明有能力履行承諾。
說到這裏,香港人,尤其是求變的一群,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破局」。《獨裁者手冊》的另一個洞見,就是當一個政權越依賴直接稅為最主要收入,就越傾向將管治的重點放在有利民生的醫療教育治安等「公共財」(Public Goods)。反之,當間接稅收入佔政府收入的比例越高,以利益傾斜換取政治支持的現象也越明顯,也更加漠視群眾訴求。
「破局」不只是換人,更是制度上如何令中共、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的利益理順到同一條線上。原則上,自由市場的路線加上簡單直接稅制,是最直接也公道的方法,讓廣大市民利益變成統治者的共同利益。今屆特首選舉候選人當中假如有人提出接近這條路線的政綱,他應當是保持香港高度自治和和諧發展的首選。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