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理民生 政府鬥爭為樂(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懶理民生 政府鬥爭為樂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拒答面臨司法覆核四議員問題,指這是律政司的法律意見,但同日下午卻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佈立場軟化,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就封口離港,梁振英翌日就一貫的做法,有錯就推得一乾二淨,政府的做法不但違反《基本法》第64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以及「答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更暴露幾位有意競逐特首寶座者,已經把權鬥帶入政府的政策,三司與特首之間的權鬥之激烈,更伸延到政策執行上,令人側目。
特區政府搞這些小動作,就花上無數心思,如為了褫奪梁國雄議員的法庭文件,就故意不寄往辦公室,而用一條尼龍繩吊在其家門鐵閘上;市民對此感到的憤怒,不但是故意蔑視民主選舉選民的意向,更顯得對鬥爭如此熱衷用計的官員,從來沒有把心機放過在民生議題上。試數數這一兩年的民生問題,由鉛水到迷你倉,由空管系統到港鐵逼爆,由基建一再超支,到顧問公司挪用政府資料以至有人侵佔官地疑似官商勾結,特區官員究竟為上述市民真正關心的切身利益,度過甚麼「橋」與計?
由新一屆的立法會會期開始以來更加明顯的,梁振英政府全力投入政治鬥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解決」代市民提出問題的議員,然後沒有人提問題,就自然沒有問題要解答了。特區的管治,由以往怪責民主派議員不要講這麼多政治,要先處理好民生,變成今日竟是政府帶頭不斷搞政治,而完全不理民生!一幕又一幕在董建華、曾蔭權年代完全不敢想像的事情,如今變成日常發生。梁國雄在立法會「搶」政府官員手上的所謂「機密」,陳茂波立即指示報警;但真正的機密被人挪用,出現在地產商的文件上,政府就諸多藉口堅拒報警,由早輪說「沒有刑事成份」到如今「仍然在搜集證據」這些沒有人相信的謊言,都要繼續「大話西遊」。
香港今日最大的困局,就是香港傳媒已經失去作為「第四權」去監察政府與報道真相的功能;這幾個月就是最好的寫照,絕大多數的傳媒與大氣電波,都淪為政府的宣傳機器,每日圍着那些親共權貴的身邊,收集一言半語來報道,電視新聞就淪為這些媚共小丑表演的舞台,而民生問題就輕輕帶過,或以官方解釋倒轉為政府辯解,即使這些解釋是如何荒誕或扭曲事實亦照報如儀。香港的傳媒就有如香港的社會,正在慢性自殺!也許這就是中共的終極目的,就是要令香港人對政局感到無助與無力,由無奈去到變成漠不關心,那麼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這就是香港人最大的困局——激進或勇武,不但因勇士紛紛被捕而無以為繼,而且失去多數溫和者的支持,而傳統的「和理非非」路線,政府則肯定大家必然「和平散去」,而寸步不讓;政府有如無賴,明知是錯與謊言,也要照做照說到底,在中共的橫蠻與強權之下,社會上的有識之士與從政者,都感到同樣的無力,香港面臨的是漫漫長夜,不知何時才會等待得到黎明。

緊記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或許我們最終都會失敗,或許我們不及邪惡政權長命,或許我們有如東歐被蘇聯坦克壓迫者,如1956年的匈牙利人,或者1968年的捷克人,要等待多幾十年,才會見到邪惡的壓迫者倒台,但最起碼的是,民主同路人必須先在這種壓力之下,先行重新整合,而結束傘運以來的分裂狀態。整合不代表要「統一」,即大家的觀點與立場,甚至最終的目標都可以不同,在路線之爭或定位上也可以不同,但我們必須告別柏楊《醜陋的中國人》所寫的「民族劣根性」,如「窩裏反」以及「內鬥內行」等問題;本土派必須認清,無論如何不同意泛民中人一些觀點,大家仍然是對抗中共的同路人;泛民的保守派也必須理解,在如今中共的強勢壓迫之下,民主派已經沒有再分裂的本錢。
歷史對我們的教訓,就有如1933年納粹德國上台之後,暴政把所有反對者各個擊破的做法;作為「反共同路人」,在「內鬥」時必須留有餘地,學習台灣民進黨的派系之爭,即使再鬥,也必須緊記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