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認為肥人才會膽固醇過高,其實瘦人也會膽固醇超標。有心臟科專科醫生稱,體重標準人士患高膽固醇多與家族遺傳有關,他們膽固醇水平較正常人高很多,三至五成患者50歲前會心臟病發。惟家族遺傳高膽固醇較難控制,嚴控飲食及改變生活習慣仍未見水平大幅下降,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記者:嚴敏慧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其中壞膽固醇會積聚血管內壁,令血管收窄更會形成斑塊,一旦斑塊破裂有機會堵塞整條血管,令心臟病突然發作。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偉光表示,每年香港有逾4,200人死於冠心病,研究發現1/3至一半病人突然發作,未能及時送到醫院救治死亡。
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膽固醇水平很重要。陳偉光指,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兩至三成由飲食直接攝取,即進食高膽固醇食物如海鮮、內臟被消化後經由腸胃吸收至血液,其餘則由肝臟自行將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轉化食膽固醇,故食物對膽固醇水平有影響。
但他指,部份病人控制飲食及做運動,膽固醇水平卻無大幅下降,可能是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有關,這批病人更可能是體形標準。他指,臨床上較常見「雜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即患者從父或母一方遺傳帶病基因,每200至500人中便有一名患者,研究顯示半數男性及三成女性患者,會於50歲前冠心病發。較罕見的「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則是同時從父母遺傳帶病基因,每100萬人約有1名患者,患者年僅20多歲就會有嚴重冠心病,下一代更100%患有高膽固醇。
家族性高膽固醇的壞膽固醇水平較平常人高,並非由飲食導致,控制一般較難,需用高劑量藥物治療,惟他汀類藥物或出現肝酵素高等副作用。陳指,現時有生物製劑治療高膽固醇,研究證實配合他汀類藥物將壞膽固醇水平減低七成,用藥未能有效控制膽固醇水平病人可考慮轉用,但費用較高,每月要數千元。他強調,膽固醇偏高沒有病徵,大部份人有心口痛、氣喘等病徵時,已出現心血管收窄等併發症,故定期驗身很重要,已知壞膽固醇偏高者,應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小心飲食及多做運動,有需要應配合藥物治療。
車淑梅30年長期超標
資深傳媒人車淑梅患高膽固醇30年,及其5名兄弟姐妹中逾半數也有高膽固醇問題,早年有兩名親人突然心血管病過身。她指,當年在電台介紹高膽固醇,貪玩與肥胖同事一同驗身,結果同事未有中招,自己卻膽固醇超標;醫生建議要節制飲食,為食的她戒食內臟、但膽固醇水平有升無減,需藥物治療。惟過去多年膽固醇水平一直高企,更一度升至近10mmol/L,壞膽固醇水平亦長期超標。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