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新一屆PISA 2015顯示,香港學生科學能力下跌。研究亦發現,香港學生對科學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及喜愛程度均下跌,其中自我效能感更首次跌穿OECD平均值。首席研究員何瑞珠說,學習興趣、動機及信心,向來比操練及催谷更重要,研究證實從小參與科學活動及家長充份支持,最有效提升科學能力。
PISA上次以「科學能力」為研究核心是2006年,對比2006年及2015年數據,香港學生在科學自我效能感明顯退步。研究透過問卷形式,要求學生自評對解答科普問題的信心,計算出自我效能感得分。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多道提問例如「識別廢物處理涉及的科學問題」、「解釋為何某些地方的地震機率較其他地方高」中,信心程度均較2006年時明顯下跌。
從小培養 興趣為先
何瑞珠指出,不論是研究證實抑或老生常談,學習都是以興趣為先,想改善學生科學能力,最關鍵是「要令學生鍾意個學科」。綜合家長及教師的問卷結果亦發現,家長若從小(10歲起)培養子女參加科學活動,以及對子女提供越多情緒上支持,對學生科學能力表現最有幫助。
■記者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