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4月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被揭填海海堤移位,最多「飄移」達7米。當時踢爆此事的傳媒人Howard Winn,昨日揭發,環保署處理造價192億元的石鼓洲焚化爐時,放棄原訂的不浚挖式鋼圓筒建造海堤方式,改為機場三跑採用的「深層水泥拌合法」填海。他相信是因為人工島鋼筒填海醜聞導致署方改變設計,又引述有熟悉工程人士指,改變填海方法將大大增加成本。
或因港珠澳鋼筒移位
石鼓洲焚化爐今年4月被質疑填海方法出問題,工程師指以大鋼筒填海有生銹和不穩定情況,須改變填海方法。環保署當時無正面回應是否更改填海技術,惟今年9月15日環保署低調申請更改環境許可證,放棄原來採用大鋼筒填海建造海堤和防波堤,改以預製混凝土沉箱輔以深層水泥拌合技術,署方自己申請自己批,一個月後批准改動。
Howard Winn指,早於2011年公眾論壇已有人提出鋼筒填海不可行,鋼筒會在熱帶海洋環境中迅速腐蝕,亦會受颱風造成的巨浪影響,但當局稱影響不顯著,亦有塗層延緩腐蝕。他分析指事隔5年署方改填海方法,可能因為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出現問題,令署方不敢冒險再用鋼筒填海。
環保署無回應改動是否受人工島「飄移」影響,僅稱反映最新情况及提高項目環境表現,料投產時間在2023或24年,較早前稱落成時間最多延遲一年。前工程師學會會長陳健碩指若要訂機械應付深層水泥拌合法,造價將較貴。但若可與三跑工程配合則有望較便宜,「(填海設備)做完三跑搬過嚟會平啲」。環保署無回應造價有否受影響。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