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統投資智慧「聖誕鐘買滙豐」,泛指投資者若在聖誕節前後、即12月底至1月初買入滙控(005),會獲較佳回報,相關理論更有一定基本因素支持。不過能否應驗,說到底還是要牛市配合,而自2000年科網泡沫後,滙控聖誕前後造好的憧憬已不再,08年金融海嘯後其股價更一蹶不振,一度出現「聖誕鐘沽滙豐」的逆向思維。
市場以往相信滙控第三季投資收入或上升、及第四季借貸融資生意料增等因素下,下半年業績有望較上半年佳,加上第四次派息及基金年結前粉飾櫥窗等帶動下,滙控年底股價可造好。87年至2000年14年內,12月錄得進賬比例高近八成,平均回報4.9%,緊接全年業績放榜前的2月,14年平均回報7.4%,為全年最高,印證年底買入的中短線回報可觀。
這傳統智慧在千禧年後逆轉,至2015年共15年間,滙控在12月錄得進賬比例僅四成,08年海嘯12月更狂瀉12%。若統計2001年至今16年,12月滙控平均錄得負回報1.1%,緊接的一至三月平均負回報介乎2至5%,如2015年12月滙控升0.2%,但緊接2016年的首季卻狂瀉逾兩成,意味年底掃滙控,中長線損手機會反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