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展商興建了128呎的蝸居,而且還要大言不慚的說「令人感動」、「皇帝都係瞓張床」、「無人投訴學生宿舍太細」,你便會明白,我們已經進入了黃子華所講的,「唔黐線唔正常」的年代。
香港天天都是青山醫院開放日,撞口撞面都會遇到一兩個院友扮正常人和你打招呼。
我不是說地產商是院友,我是說買家在扮正常人!
我們肯定已經瘋了,否則不會一邊咒罵128呎單位太細,一邊又用各種不同理由說服自己接受:「反正早出晚歸返嚟都瞓啦要咁大無用」、「買嚟當儲錢等升值」、「起大啲我就買唔起」、「都叫做自己物業啊」、「全世界都流行住咁細㗎啦」。
我終於明白中國人的古老智慧了,「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常常聞花香不覺特別香,常常聞鹹魚也不覺特別臭,說得好聽叫「適應」,老實一點便叫「麻木」。所以倒夜香的人也不覺臭,因為麻木了。
蝸居劏房單位可以作為教育講學之用。譬如讀書時看到「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隔住紙張文字,無法感受何謂「無立錐之地」。
現在老師可以帶學生參觀葵涌30呎廁所劏房單位,一個全屋只能放一張睡床和一個馬桶,而兩者還要緊密相連只有一塊鋁板之隔的單位, 感受何謂「無立錐之地」。
老老實實,如果你住在這個30呎廁所劏房,你實在不去佛光街巴士站不行,一個身材稍為豐滿的愛美神、雙腿較為修長的長腳蟹,已經不可能擠進這個30呎的空間。真是加藤鷹無用武之地。所以未來的世界是屬於矮小平胸一族。
文學老師也應該帶學生參觀劏房,然後叫大家朗讀這一句:「室雅何須大?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攞景贈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