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上午,曾俊華出席立法會會議,一開場即擺出「照稿讀」姿態,說根據律政司的法律意見,不會回應四位正被政府JR的議員提問。同日下午,林鄭卻說官員可以回應。昨天梁振英解話,說財爺儘管取得法律意見,但「不至到要不回答該四位議員的提問」,更說財爺「拒絕」回應議員一事,他事先不知情,其他官員亦不知情。真是羅生門啊!
上周五法庭收工了,政府還要急急遞交司法覆核申請,原來是為了丟蕉皮,令財爺變成唯一拒絕回應的官。內情如何,公眾自然無從知曉,但看看梁振英「澄清」時的神態,倒令我忍俊不禁。梁振英這次講話不太流暢,當他將要提到財爺「拒絕」回應時,更刻意抿起嘴來──貌似難言,心實竊喜。財爺拒絕回應,人所共知,梁振英指出事實,平常不過,何必故作「難以啟齒」狀呢?捉姦在床,捉人說謊,就在這半秒鐘表情。
財爺踩蕉皮,但願是他計算之內。梁振英講話斷斷續續,是為了裝誠實;曾俊華「照稿讀」,就是要你信他言不由衷,把矛頭指向他人。當然這策略也有缺點:豈非表示自己沒勇氣反抗?但香港人眼中的優點,往往是北京眼中的缺點,反之亦然。因此梁振英總自吹自擂:「做好人容易,做醜人要有擔當和勇氣。」北京用人,首要是信得過,不做醜人而動輒抗命的人,怎信?
有議員叫財爺不要跟梁振英,以免「搭沉船」,我即想起漢初謀士陳平的故事。陳平儀表不凡,有次渡河,見船夫望着他的腰,猜到船夫以為他身懷金玉,有加害之意。陳平怎樣做呢?勇武地殺掉船夫?不,陳平即脫掉衣服,然後幫手撐船,船夫見他身無長物,就放過他了。在中國做官,釋皇上之疑才是正經事,所以沉船不怕搭,但衣服一定要脫。踩住蕉皮也可上位,不是有句老話叫「一跤跌在青雲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