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血」試管針筒驚現海灘踩中唔係講玩

「紫血」試管針筒驚現海灘
踩中唔係講玩

有團體自7月起在愉景灣附近沙灘拾獲醫療廢料,當中包括用作盛載人體血液的試管及大量針筒,團體昨日到政總請願,要求環保署正視事件及就有關醫療廢物擬定應對方案。

團體「創建香港」與「無塑海洋」今年7月起於愉景灣附近海灘屢次拾獲醫療廢料,居民Moran Zukerman與無塑海洋行政總裁Tracey Read昨日到政總門外展示「收獲」。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表示,今年7至11月已檢獲304枝針筒、96枝針筒連針、超過200個玻璃藥瓶、一批全新未拆封的藥丸、大量膠製藥瓶和藥袋,部份有被魚類咬過的痕跡,有些上面寫有簡體字,亦有相信來自香港西醫診所的藥袋,部份更有病人名字。

此外,團體兩周前檢到一支是內裏載滿相信是血液的紫色蓋試管,曾任職護士的Tracey指,試管乃常見醫療用品,不論公營或私營醫療機構都有使用,通常用作盛載從人體抽出的血液。

團體認為醫療廢料持續污染本港水域,更對市民健康及安全構成威脅,泳客或小孩會踩到針筒而受傷感染。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蘇文傑指出,有關醫療廢料可能帶有細菌及病毒,惟因不了解棄置時間及環境溫度,難以得知有關細菌及病毒是否仍然存活,但提醒若意外遭到沾有血液或體液的利器刺傷,有機會染病,市民切勿以手及皮膚直接觸摸醫療廢料。

載有血液的試管或針管,或有機會破裂污染海水,他指血液流出海洋時「會有好大嘅稀釋」,海水本身也有不少細菌,病毒則需在生物體內才可存活,應留意勿被海灘上的針管刺傷皮膚因此染病。

團體也在海灘拾獲藥樽及藥包,部份更有被魚類咬破的痕跡。蘇稱,任何藥物也有機會對海洋生物不利,若市民進食這些受影響的海產時,有機會從中攝取了藥性,對健康做成影響。

環保署回應《蘋果》查詢時指,將就拾獲物品的性質和來源作調查,以決定跟進行動。另外,環保署稱,在7月時曾接收團體提供撿自愉景灣海灘的垃圾,經檢視和分析後發現,300多件物件中近9成皆屬無法辨明或非醫療廢物。環保署人員曾多次前往報稱地點巡視,亦曾到愉景灣附近的診所進行突擊巡查,檢視診所處置醫療廢物的記綠,強調沒有發現違規情況。環保署初步推斷該批垃圾是經水流帶至海灘,惟因為有關物品沒有標籤,或內容物份量不足以進行詳細分析,暫時無法確定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