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爭取多元成家如火如荼,反方推出不盡不實的宣傳片混淆視聽,被有識之士鬧到仆街,廣告界名人挺身而出仗義執言,有一位大哥拍晒心口,呼籲下一條片的內定導演「若是因為不得已才參與反同廣告,可連繫他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這種社區式的互扶互助,很令我想起八十年代的三藩市,卡斯特羅同志大本營儼然世外桃源,銀行商店診所戲院加油站應有盡有,基基相護自吃其力,毋庸看外面主流直社會面色。區內全民皆基的壯烈聲勢,遭恐同者視為洪水猛獸,具遠見的同志政客也知道畫地為牢並非運動的出路,目標應該放在融入大環境,令平民百姓接受基男基女亦是普通人。美國大都會在過渡期湧現的同志烏托邦,最遲邁進千禧年已經逐漸瓦解,不是說自己人不再團結一致,而是戴有色眼鏡的刁民受了教育,終於學會包容,基友不必將活動範圍鎖定在某些地頭。
台哥企圖救誤入歧途的同行出火坑使人感動,對照我們平機會那個主席陳章明數天前一席話,更顯得香港這方面真是前途黯淡。坐在雲端的他說,「如果同志覺得在自己公司工作因性傾向問題而不是太開心,便真的值得去找一所比較接受他們的公司。」這算什麼態度?因為被歧視就要自動轉工,豈不是斬腳趾避沙蟲,以買你怕的懦夫行徑助長不良風氣?梁振英夠因為種種原因遭排斥咯,又唔見你叫佢搬離禮賓府去做大廈看更?再講近一點:你陳某人霸住個位胡言亂語,對耳未曾完全失聰應該聽到周圍啲「老同」對你極度不滿,稍為知醜都會大大唔開心,點解又唔搵個比較接受你的部門過檔呢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