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施永青的痛點 - 張亮

也說亮話:施永青的痛點 - 張亮

應城市大學之邀,和「水中銀」創辦人陳子翔、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同台演講論述創新。陳子翔講應用生物科技檢測毒素以保護消費者;施永青談商業模型變革必須與時並進;筆者則提倡將科技和商業的創新應用在面對社會挑戰、增進共融。「三人行必有我師」,雖然我們身處行業南轅北轍,大家卻不約而同認為有效的創新皆起於對「痛點」(pain point) 的理解,深刻明白痛點後,創意改革有了目標,廣受歡迎的解決方案才會接踵而來。
施先生提到創業之初,很多地產代理利用訊息之便,自己囤積炒賣,與客戶爭利;短線的確賺到快錢,長期卻失去客戶信任,令行業不能健康發展。他反其道而行,專注代理,不搞投資,公司在和客戶互利互惠的信任關係下茁壯成長。
其實分析社會挑戰也必須和商業一樣善用數據,以香港人口老化趨勢為例,衍生的醫療服務壓力就是社會要面對的其中一個痛點。我們可以簡單的推諉政府多建醫院、大幅提升社福支出,也可以天真的相信單靠慈善捐款就足以應付日趨嚴重的挑戰,但這不是負責任的分析,也並非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慈善信託基金最近聯同長者安居協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推出「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就是希望透過提高自我健康管理來幫助社會舒緩這個「痛點」。項目和多個NGO合作,在全港18區三年內佈下80個點,每個點可以協助長者定期「度高、磅重、量血壓」。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更有意識,往往已經會從生活習慣着手,調控自己的飲食、睡眠、運動、煙酒等方面,提高個人生活質素,減低醫療系統壓力。
計劃也透過雲端技術,把長者量度結果實時送到護士中心,若有異狀,護士可以馬上和長者直接或者通過80個社區中心點聯繫,「病向淺中醫」。
商業數據是重大機密,沒有人願意分享,但在這個計劃中,定期問卷加上大數據分析都會和醫院、政策制定者、學者分享。分佈18區、80點、1萬名長者健康習慣的大數據,在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研究分區長期病患趨勢,對醫療資源有效配對可能有深遠意義。
許多才俊為利所驅,一窩蜂去解決商業問題,為少數股東短世間創造鉅額財富;社會卻需要才德兼備、有心有力的人,用科技、用創新模式持續不斷去解決人類的「痛點」。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