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融上京受盡禮待,新民黨田北辰被傳退黨;青政上訴失敗,梁國雄、劉小麗、姚松炎和羅冠聰則面臨被褫奪議席。以上連串事件單獨分析,容易令人得出表面結論:溫和建制、泛民和本土派被打壓,但假如將這幾個月的事連結起來,就會發現政壇有一批不太聰明但手段很高明的幕後玩家在重塑中港關係。
年輕網民在社交媒體上長期看到以泛民為主的Facebook 專頁、轉載的也是幾份主要報章和新興媒體平台的新聞為主。但是,這些訊息根本不會反映在中聯辦上呈的報告內。
近年北京官員和領導人最關注的意識形態以及港獨問題,特區政府施政、房屋、經濟等只是香港的內部事務。中聯辦主任需要定期總結香港形勢給張德江,只會上傳支持中央和建制派的聲音。中聯辦除了張曉明,一眾副主任如林武、仇鴻、殷曉靜等分管選舉、社團、統戰、青年工作等,各個部門在過去幾年盡力栽培願意扮演愛國愛港的人士,執掌各大機構、社團、政黨和商業機構,再大力製造宣傳機器,裏裏外外營造有利於他們的局面。一些組織如全國港澳研究會,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也配合定期撰寫研究報告和建議給中央。
另一邊廂,傳統泛民則被打成反對派,甚至標籤為港獨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政客,指控他們勾結外國勢力等。所有非建制派的意見被歸納為意識形態不同,大部份的領軍人物都是危害國家安全,不願意溝通和撕裂中港關係的人。大部份的意見和建議根本沒有中央官員知道和了解。佔中運動和旺角騷亂後,中聯辦更乘機誇大事實,將誘發問題的源頭全部歸咎給反對派。
日本社會學家小熊英二在《如何改變社會》一書中提到,「當運動發展到某種程度後,鎮壓運動的一方,常會利用個體論式的思考模式,促使團體分裂為『溫和派』與『激進派』。」
溫和建制應與泛民合作
按着中聯辦的構思,泛民分裂,本土對打,現階段繼續謀求把非建制議席減少,宣傳機器的總舵主更見了張德江和王光亞。提出發還回鄉證的一些官員,本來就預算泛民人士會冷淡回應,因為他們看穿泛民害怕重演2010年民主黨走進中聯辦而流失選票。但是泛民領袖要看清大局,蔡英文都懂得派宋楚瑜作APEC特使,全球各國不論發展國家還是受惠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都爭相訪問中國。泛民議員應該認真想想如何打破目前被孤立狀態。全球政經形勢都處於最熾熱且動盪的時刻,與其繼續嘲笑建制派「劣幣驅逐良幣」,不如放棄釜底抽薪的天真想法,嘗試重啟溝通之路,爭取話語權。
前港督彭定康詳細闡述港獨的不可行和荒謬,提出泛民在這個議題上與中央有共識,不如積極跟進回鄉證簽發狀態,主動接觸京官,提出管治香港對策。假如現任議員不方便,大可讓何俊仁、李華明、梁家傑、李卓人、馮檢基擔當泛民特使上北京、上海和深圳會見各級官員。
不少溫和建制精英手上資源充裕,他們應該與泛民和其他無黨派專業人士探討和落實合作空間,否則他日失落大寶,精英隕落,只好上演一幕更悲哀的默示錄,一個個退出政壇,讓位給無數其他如周融的政治玩家。
張景宜
新加坡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