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資局2成員疑無申報億元撥款

研資局2成員疑無申報億元撥款

【本報訊】審計署早前揭發研究資助局(研資局)4名成員未有申報利益,有團體懷疑牽涉其中的港大教授譚廣亨及科大教授穆樂思在審計範圍以外的項目也沒有申報,涉及研究撥款近1億元。該團體促局方盡快公開審批程序及審批成員名單,並要求立法會介入,徹查是否有人以權謀私,以釋公眾疑慮。
審計署不點名指4名獲資助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同時擔任研資局成員,卻未有申報,有傳媒其後指4人包括譚廣亨與穆樂思。高教誠信關注組成員王凱峰指出,譚廣亨先後於2012年11月及2013年11月成功申請研資局的「優配研究金」;穆樂思則於2013年11月及2014年11月成功申請同一研究金。兩者均在審計報告審核範圍之內。

團體促港大查譚廣亨

香港大學教師及職員會、高教誠信關注組翻查審計處及學者研究資料,發現譚穆二人也分別申請今次審計報告未有審核的「大型主題研究計劃」撥款,譚於2013年6月以項目統籌人名義於申請,翌年9月獲批約6,200萬元。穆2014年9月則以首席研究員名義申請另一研究項目,2015年6月獲批約3,300萬元。兩者合共近1億元,申請時間與上述被揭發未有申報的優配研究金項目重叠,因此王凱峰稱有合理懷疑譚穆二人的近億元撥款申請同樣未有申報。王又指,研資局遲至2015年才要求成員在審核撥款時申報成員身份。
上述團體又批評,審計報告僅針對優配研究金、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等1,103個項目撥款,卻未有審核「大型主題研究計劃」5個共涉款約2億元、佔整體撥款一成半的項目,促審計署重新徹查。
港大民選校務委員張祺忠促研資局盡快公開審批程序、經過及審批成員名單,以釋除公眾疑慮。張又指會要求港大校委會成立委員會調查此事。
民主黨何俊仁則批評情況如屬實,證明研資局的審批撥款制度為完全腐敗,出現以私人關係獲益的「大陸文化」,促立法會介入「先要搞清楚真相,再去檢討制度」。何又稱享有公權力的人員不能自己審批自己,該兩名成員或牽涉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罪。 本報昨晚嘗試聯絡譚穆二人,截稿前未獲回覆,研資局昨晚表示,譚穆二人無參與評審工作。
■記者葉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