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路壆和導盲環保觸覺地磚(導盲磚)都是保障香港人安全設施,背後竟然全都是靠在囚人士人手做,成品會提供給路政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使用。在囚人士還可以一邊做一邊考職業訓練證書,阿強(化名)就是其中一個已考獲證書的師傅。還有阿成(化名)和阿明(化名),前者在囚期間完成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後者則重執閱讀的興趣,執起紙筆,與父母通訊,改善關係。
不再躁底 學懂與人相處
阿強雖然入獄數個月,但被導師讚賞學得快,「導盲觸覺地磚和路壆分兩隊人做,但我兩邊都想學,很快就學懂了。」現在他還不時與新人分享工作經驗,但入獄前的他原來最討厭做這些工作,「我一向不喜歡讀書,以前試過打散工,每日生活都很不定時,做過運輸、倉務員都無興趣,後來一時貪心想搵快錢便替人運毒品。從無打算工作賺錢,又喜歡周圍玩,結果惹出禍。」後來他想通了既然都要在監獄度過,不工作的話時間更難捱,所以慢慢習慣工作的在囚生活。不過一做便發現不是那麼簡單,連最簡單的倒水泥步驟他都做不來,「起初工作,其他人責怪我放太多水泥,我便會發脾氣叫他自己倒。工藝師傅見我那麼懶散會走來關心我,問發生甚麼事。有時他們示範給我看,嘩,真的很厲害,我做的事他們只需一半時間便完成,打從心底佩服,他們又會花足心機教我。」當他發現自己可做出導盲磚和路壆,深感自豪,才漸漸喜歡上這個工作。
半包米重 倒模磨滑考耐性
導盲磚一般很厚身有6厘米和半包米的重量,阿強笑說:「導盲磚放在街道時很貼地,只會看到2至3厘米厚,從來不知原來那麼大!」單是倒模已經很考功夫和耐性,他說:「因為石屎從倒模倒出來要保持完整,很講技巧。尤其磨滑平面那個工序,拿着批刮工具不可以用死力,有時候石屎太濃稠或太稀,要因應它的情況磨滑。」工作雖然辛苦,不過他直言這裏流水式作業,每個環節都需要大家協調,最大得着是學懂與人相處,「以前很容易躁底,很少和其他人溝通。但在這裏工作很講求合作性,一定要和其他人溝通,現在若果做得不好,我會說不好意思,下次做好點。就算多定單,手忙腳亂心急時,會不小心倒瀉水泥,彈到滿臉都是,大家會笑吓玩吓,相處得幾開心!」連家人都對他刮目相看,「我的性格一向孤僻和易怒,在出面根本不會找這些勞動工種,入來之後才知道自己可以勝任這些工作。家人知道我的轉變都很驚訝,叫我出獄後不要再百無聊賴,找一份正經的工作。」
考獲證書 出獄後想建大廈
在監獄考獲證書,會否擔心出來工作被人歧視?阿強說:「不擔心。現在考了牌,可能將來找建造業工作,有機會想興建高樓大廈,我對自己很有信心!」總懲教主任(工業及職業訓練)梁耀明解釋:「在這個部門可考分別由建造業議會認證的混凝土中級工藝、叉式鏟車操作和龍門式起重裝置操作,阿強已成功考了頭兩個的證書,獲得由勞工處或建造業議會頒發的認證,和出面市民考獲的一模一樣,不會註明由懲教發出,所以不會有標籤效果。」
根據懲教署資料,每天平均有超過4,000個在囚人士替政府從事製造工作如制服、皮鞋,而做路壆和導盲磚的就有40個,主要希望令在囚人士有一技之長。他續說:「在懲教署工作,我們會盡量精簡工序,因應他們的學歷、過往經驗、工作表現分配工作。」在囚人士正正透過職業訓練,令他們獲釋後更容易找到穩定的工作,對重投社會有正面的幫助。
導盲磚製作過程
記者:鍾藹寧
攝影:許先煜、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