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鴨脷洲大街上保留着一間不起眼的百年糧油店興泰儀,已有約120年歷史,一直在大街經營,店內仍保留創業時的舊招牌。興泰儀見證大街高速發展的歲月,第四代話事人盧鑑坤說,隨港鐵通車帶來的社區轉型,有感老糧油店將被時代淘汰,若將舖位放租的收入吸引,會考慮退休結束百年老店。
興泰儀據指在百多年前,香港爆發鼠疫時在鴨脷洲大街開業。第4代的盧鑑坤16歲開始在店內工作,一做已經42年。談起港鐵即將通車,盧笑說,小時候只能乘坐「嘩啦嘩啦」舢舨來往香港仔。自鴨脷洲大橋建成後,居民可以坐車出入小島,盧鑑坤已覺得出乎意料;今天竟然有港鐵接駁,「估唔到政府又會真係咁好死」。
「潮流變,唔到你唔變」
盧憶述利東站在大街的出口,在他小時候是地勢較低的水渠,再對出就有上落貨用的舢舨碼頭。街道景色一變再變,糧油店主要服務對象仍為區內街坊及漁港船家,「街坊生意唔能夠好似大財團,有錢就賺盡」,店內的罐頭、食米等產品,標價仍較超市便宜。
南港島綫通車,對自置舖位的興泰儀雖未構成經營壓力,但盧鑑坤指出,糧油店生意始終不復當年,眼見社區轉型,萌起退休打算,或結束百年老店,索性將舖位放租做包租公,「糧油生意利潤唔多,自己年紀開始大,兩個仔都係讀書人唔會接手間舖。雖然百幾年就咁結束會好可惜,但潮流變咗,唔到你唔變。做人就係要隨遇而安」。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