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權鬥打開香港的民主空間? - 李平

蘋論:權鬥打開香港的民主空間? - 李平

紅燈、綠燈、黃燈?特首跑馬仔變紅綠燈遊戲。除了胡國興闖紅燈宣佈參選,曾俊華、葉劉淑儀、梁振英、曾鈺成等等,一個二個都在等指令,但又不是靜靜地等的乖孩子,而是暗地裏拳打腳踢,借助不同背景的媒體發出不同的紅綠燈訊號,貌似特首選舉富有競爭性,實質是又把中共的權鬥引入香港。一如中共靠權鬥打開反貪空間、打開民眾伸冤空間,都是中共的政治特色,靠權鬥打開香港的民主空間,不只無奈,更是荒謬。

特首競爭性取決於權鬥

再有8日,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就要舉行,特首的選舉人將產生,而特首的參選人仍在等紅綠燈。梁振英能否競逐連任,曾俊華、葉劉淑儀是否獲亮綠燈,陳德霖會否成為最終跑出的黑馬,說到底並不取決於香港市民,而是取決於中共高層權鬥的結果。特首選舉的競爭性有多大,取決於中共權鬥的激烈程度,並不取決於香港的民主程度。
如果習近平的核心地位名實相副,張德江雖然名義上為港澳事務最高負責人,也不可能對香港特首人選乾綱獨斷。如果張德江真的如一些媒體所報道,是妨礙習近平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原則的阻力所在,而且他們各有心目中的特首人選,那麼,特首選舉就可能重演上屆梁振英對唐英年的泥漿戰,港人看到的將是民主選舉掩飾下的權鬥。
中共高層為贏得權鬥,免不了要打出民主、法治的旗號,由此在獨裁、暴政的黑暗空間中留下一絲民主、法治的陽光。中國媒體、網絡昨日都聚焦於聶樹斌冤死案的平反,稱之為遲來的正義。1994年,河北工人聶樹斌被誣為強姦殺人兇手,次年被槍決,10年後真兇落網供稱犯案,但聶樹斌一直未能得到平反,一拖又是11年,直到昨日最高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才宣判聶樹斌無罪。
最高法院發言人宣稱,聶樹斌案的再審改判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落實、彰顯了對人權司法保障的高度重視、展示了中共十八大以來深化司法改革的成效。然而,有評論尖銳地指出,聶樹斌沉冤得雪是好事,但背後原因不足道,因為「橫死因暴政、翻案因黨爭」,沒有周永康的下台和政法系統的大洗牌,就不會有聶案的翻盤。

聶樹斌昭冤讚美都可恥

世事就是如此諷刺、荒謬。中共高層的權鬥引發反貪風暴,政法系統的大清洗又引發了一些冤案的平反。搜狐以〈聶樹斌案平反昭雪 所有讚美都是可恥的〉為題的社論指出,因為個案平反「其出發點與歸宿點不是法治,而是政治」,引人深思「圍繞聶案的那些政治戲碼與權力鬥爭」。雖然輿論也期許聶案的平反能起到示範作用,帶動法治在複雜環境中產生普遍的進步,但「如果不能從法治上整體建設,個案推動或喪失目標」。
這種由中共權鬥打開的法治空間,既帶給人伸冤的機會,也帶給人更多的期望。但是,沒有民主政制、沒有法治理念和體系,不只冤案不能全部得到昭雪,而且,權鬥必然伴生新的冤案。同樣,當反貪成為權鬥工具時,反貪風暴確實可以破了刑不上常委的潛規則,帶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頌詞和期望,但不只貪官不能全部肅清,而且,取而代之的新貴必然產生新的貪官。
聶案的平反能在香港引起共鳴,在於中共的權鬥會否如打開中國反貪空間、打開冤案昭雪空間一樣,打開香港的民主空間。不幸的是,具中共不同背景的報章、網媒在特首人選上的明爭暗鬥,只不過給特首選舉塗上競選的偽民主色彩,既沒有擴大市民參與特首選舉的空間,也無助挽回三權分立制度的分崩離析。如果因權鬥而讓梁振英無法自動當選甚至落選,如果因權鬥而讓選票分散甚至要重選,固然是港人樂見,但所有讚美都是可恥的!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